大公报:高锟诺奖演讲词 香港青年不可不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大公报:高锟诺奖演讲词 香港青年不可不读
2009年12月09日 16: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9日电 香港《大公报》9日刊出社评《高锟诺奖讲词 青年不可不读》说,今天,港人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最需要的就是创见、自信、坚持与关怀。建议全港中学的理科老师暂时放下课本,改以高锟的诺贝尔奖演讲词与学生一起研读;大学生不论文理工,也应该找来认真一读,这是千金难买的最好的教材。

  文章摘编如下:

  二○○九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获奖演说,昨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大学举行;相比起明日举行、由瑞典国王主持的颁奖礼,获奖演说具有更崇高的学术地位,全球物理学界以至更广泛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都会聆听、关注这一个重要的演说。

  本届得主、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因为患上“老人痴呆症”,已经不能够亲自站在这个学术殿堂的高台上演说了;但是,由高夫人黄美芸女士代为宣读的讲词,依然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和慑人的力量,它深刻展示了今日改变通讯方式、改变人类生活的光纤通讯,当日是如何由高锟力排众议、提出创见,并坚持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实验,反复探索论证,最终才创造出了一根玻璃管子改变整个世界的奇迹。

  整个演讲令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四个方面,一是机遇、二是创见、三是坚持、四是信心。而这一切,都与科学家个人的理想、质素与热诚分不开。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传统的无线电传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通讯日益增加的要求,有关低损耗的传输研究工作开始起步,高锟得以在这个时候加入,可说“生得逢时”。这是机遇,高锟抓着了。

  当时,有关如何减低讯号传送过程中损耗的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被提出,但仍在修读博士学位的高锟,已经提出了同时以几何光学和波动学说来进一步理解“波导”问题的全新想法。六十年代初,激光已经发明,但光通讯完全未成气候,但高锟已经提出:“我们怎么可以断定激光没有前途?如果光通讯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那就太可惜了。”

  高锟坚持要对自己的想法进行科学实验,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埋首实验室做研究,最终认定了廉价的玻璃是最可用的透光材料,而关键在降低材料中铁、铜、锰等杂质,只要制造出“纯净玻璃”,讯号传送的损耗就会被减至最低。高锟为此写成了一篇论文,文章一九六六年七月发表在英国电子工程学会的年报上,而文章发表之日,后世即视之为光纤通讯诞生之时。

  在其后的几年间,高锟继续带领团体进一步提高实验成果,但面对不少质疑与批评,高锟对此信念坚定、热情不减。一次因为晚回家吃饭被妻子责备,他就说:“别生气,我们正在做的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终有一天它会震惊全世界。”

  今天,以玻璃光纤为介体的通讯系统已经在全球建立,亿万公里长的玻璃光纤电缆铺设在地下和海底,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互联网世界,“咫尺天涯”已经由浪漫的想象变为事实。高锟四十年前“震惊全世界”的预言已经实现。

  更为难得的是,演词还指出了光纤通讯不仅仅是科技上的进步,还带来了重大的社会变革,下一代正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和成长,讯息工业的生产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讯息的广泛传播也带来了更多平等参与的机会。短短几句话,科学家“悲天悯人”、关心社会的情怀已溢于言表。

  今天,港人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最需要的就是创见、自信、坚持与关怀。建议全港中学的理科老师,今日暂时放下课本,改以高锟这一篇诺奖演词与学生一起研读;大学生不论文理工,也应该找来认真一读,这是千金难买的最好的教材。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