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澳报:澳门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可向台湾示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新华澳报:澳门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可向台湾示范
2009年12月21日 11: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21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20日刊文《澳门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可向台湾作示范》说,澳门回归已经十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澳门人办好澳门自己的事,就等于是形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样板。因此,全体“澳人”应努力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地向台湾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推进国家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文章摘编如下:

  国家主席胡锦涛19日晚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上致辞时指出,十年来,“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在澳门得到全面贯彻实施,澳门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和合作日益加深,对外交往更加活跃,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事实雄辩地证明,“一国两制”事业具有强大生命力。

  一句“‘一国两制’事业具有强大生命力”,不但是对澳门回归祖国十年巨大成就的归纳总结,也是对台湾某些人否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间接回应。确实,澳门对台湾是一个良好的示范榜样,台湾只要能与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并实施“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宝岛就一定能像澳门特区那样,除可充分享受高度自治权之外,还将得到中央政府无私的全力支持,实现经济的复苏增长,保持社会稳定,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确实,目前在香港、澳门实施的“一国两制”方针,本来就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制定的,但却因众所周知的客观原因首先在香港、澳门实行。因此,固然是澳门回归后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倘当年专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制订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能为台湾“朝野”蓝绿所接受,在两岸统一问题上达成共识,经过和平协商达成统一协议的基础上,在台湾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台湾同样也可取得如同澳门那样的成就。而且,由于台湾地区的地理幅员、人才素质等方面的条件都比澳门好,其实施“一国两制”方针所获得的成果,都将会比澳门更丰硕,就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澳门回归以来,不但是在实施“一国两制”方针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在回归前,澳门治安不靖,经济下滑,但在回归后即迅速得到了改善。从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八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四百七十二亿澳门元增加到一千七百一十八亿澳门元,年平均增长13.3%,人均GDP居亚洲前列,政府财政收入由一百六十九亿澳门元上升到五百一十亿澳门元,是原来的三倍多。失业率由6.3%下降到3%。居民月工资中位数由四千九百二十澳门元上升到八千澳门元,实行了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十五年免费教育,建立和完善了养老金制度。而在同一时期,台湾地区的经济一直处于低幅度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失业率高企,治安欠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澳门“一国两制”事业的成功,固然是充分运用和发挥了“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优越性,也离不开中央人民政府和内地地方的支持:从“CEPA”、开放内地居民到澳门个人游、允许澳门银行开办并逐步扩大人民币业务、帮助在内地的澳资中小企业缓解经营困难、推进重大基建设施对接、扩大内地服务业对澳门开放、到保障供澳食品的数量和质量安全、补淡压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积极支持澳门特区加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并在制订国家“十一五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以及确定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建项目时,充分考虑到澳门的情况,着力为澳门提供发展机遇,拓宽发展空间,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到中央决定同意澳门大学迁址珠海横琴岛,全国人大常委会随后做出决定,授权澳门特区对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为支持澳门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作了特殊安排。

  当然,要推动台湾地区实施“一国两制”,将会遭到许多艰困的实际困难。向台湾深入宣传“一国两制”的好处,还要多做工作,而澳门的现实例子,就是生动的教材。

  澳门回归已经十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澳门人民办好澳门自己的事,就等于是形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样板。因此,全体“澳人”应努力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地向台湾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推进国家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