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管窥中英实业家精神价值取向异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商报:管窥中英实业家精神价值取向异同
2009年12月24日 16: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24日电 《香港商报》日前刊出文章比较中英实业家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文章说,英国实业家群体用清教精神推动英国现代化,而中国实业家用“实业强国”的民族精神让世界看到“中国力量”。中英实业思想家群体所采纳的价值取向则是一样,即“让个人利益之总和成为最大”的社会功利主义。

  文章摘编如下:

  工业化过程是一个实业的过程,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民众为目的。实业家群体构成各国工业化的主体力量。

  英国的实业家,从17至18世纪的“企划家”(Pro-jectors)到19世纪的工业家(Industrialists),形成英国工业革命的中流砥柱;在中国,从改革开放初年的民营企业家(Private Enterpris-ers)到今天的实业企业家(Industrial En-trepreneurs),尤其像广厦集团的楼忠福、万象集团的鲁冠球、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娃哈哈集团的宗庆后等等一批实业思想家群体,构成中国现代化、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力量”。

  英国的和中国的实业家,在创业过程都创造出一种新的精神,确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英国实业家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来自清教主义,行善赎罪、勤俭劳作与上帝选民意识融为一体,形成新教精神。社会功利标准取代了赞颂上帝的标准,社会功利主义被确立为新教精神的核心。崇尚个人才能和力主个人权益的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构成他们的价值取向。在历史变迁中这种新教精神和价值取向成为英国新兴实业家群体与封建权威抗衡的武器。

  中国当代实业家群体在改革开放的工业化过程中也同样创造了一种新的精神,确立了新的价值取向。

  与英国的实业家不同,中国实业家群体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来自中国30年改革开放,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以及他们特殊的家庭身世、鲜明的人物性格和艰辛的创业历程。中国的实业思想家推崇的是“实业强国”的民族精神和“造福民众”的社会功利主义。

  “实业强国”的民族主义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新中国的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实业强国”的民族精神在当代实业思想家群体中以一种新的面貌展现在中国人面前:像楼忠福这样一批实业思想家群体,他们会将自己的命运自觉地与国家前途、民族荣辱结合一起,演变成强烈的使命感与爱国精神,他们用“产业报国,造福民众”、“回报家乡,奉献社会”来履行社会责任,他们用实业经营、创造财富、慈善公益来表达民族主义。

  中国当代实业家群体在当今时代已然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对财富的渴望逐渐演变成对社会的责任与成功人生的追求,个人和企业的功利的总和是他们的最大追求。

  在新中国建设的60年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和实业思想家群体,从被改造和消灭的对象,到合法的经营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痛苦曲折的经历中找到他们的价值取向。

  如果说英国的工业革命曾拉开了欧美现代化的序幕,那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展示着21世纪后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模式”。现代社会是一个实业社会;英国的实业家群体用清教精神推动了英国的现代化,而中国的实业家群体用“实业强国”的民族精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中国的和英国的实业思想家群体所采纳的价值取向是一样的,即“让个人利益之总和成为最大”的社会功利主义。(杨杰)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