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海外华人可助推中国"公共外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欧洲时报:海外华人可助推中国"公共外交"
2010年03月09日 2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巴黎3月9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9日发表评论文章说,过去一年,中国外交高潮迭起;而2010年,中国在继续推动国内经济复苏的同时,也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亟待处理。如何让世界真正认识、理解中国?“公共外交”或大有作为。在这一点上,海外侨胞可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一支积极力量。

  评论摘录如下:

  历年中国“两会”,外交部长的记者招待会都是重头戏之一,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当年近花甲的杨洁篪,用连珠妙语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娓娓道来时,在场的500多名中外记者知道,他们不虚此行。

  今年伊始,中欧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中美双边关系时现波折,中国在继续推动国内经济复苏的同时,也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亟待处理。观察者们希望透过“两会”这样的平台,发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外交走向。

  时间行至2010年,中美关系的“蜜月期”戛然而止,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有愈演愈烈之势,而西方媒体之前关于中国正不断展露“大国底气”的描述也被改成了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傲慢”、“霸道”与“不合作”。

  西方社会对中国态度的变化缘于“后危机时代”其发展战略、对外政策的调整,在全球经济日趋回暖的背景下,大国间的博弈再次变得激烈,各国都试图在这场新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面对这一变化,中国该如何应对,无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杨洁篪记者招待会的话题涵盖面很广,不但涉及中欧、中俄、中美等传统关系,还阐述了中国与非洲、阿拉伯、拉美国家的关系,从中不难发现“后危机时代”中国外交的一些特质:

  首先,中国在维护核心利益方面越来越自信并越来越有方法。这已是杨洁篪第三次在“两会”上召开记者招待会,由于近来中美关系出现强烈波动,因此两国关系成为热门话题,而几乎所有媒体都做了“中国外长在会上指责美国”的报道:杨洁篪强调中美关系困境“不是中方原因造成的”,对台军售和会见达赖触犯了中国的核心利益,西方国家不能把中国维护核心利益视为强硬。有媒体分析称,中国外长比以前更加自信和幽默了,而且妙语横生、收放自如,这也折射出中国外交的变化。

  其次,中国目前更愿意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领导者。尽管世界越来越多地期待中国在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中担当领导者的角色,但中国对种种溢美之辞及其背后的陷阱保持了足够的警惕。中国领导人去年就曾公开反对“G2”和“中美共治”的提法,强调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第三,中国正在加快寻找让世界真正认识、理解中国的方法。中国外长在用巧妙的语句回应外界对中国误解的同时,也期待世界能更多了解中国:“我们大家都存在着如何‘调焦距、对光圈’这样一个任务。”而从记者招待会释放出的信息来看,消弭外界对中国误解的有效途径可能在于被杨洁篪视为“中国外交重要开拓方向、大有可为”的“公共外交”。

  近年来,中国外交逐渐褪去神秘外衣和高高在上的政治特性,转而更加重视民间力量,并试图做到与民众交相辉映。在这一点上,海外华侨华人将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向世界介绍中国,如何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都大有文章可做。本报也相信,海外华侨华人终将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一支积极力量。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