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政策持续可抑楼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大公报:政策持续可抑楼价?
2010年05月05日 11: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5日电 香港《大公报》日前刊文《政策持续可抑楼价?》说,无论是通过金融、税收还是土地手段调控房地产,着力点都是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投机需求。官方出台的“国十条”正是在这两个着力点上发力。只要决策者决心坚定,政策持之有时,稳定楼市与压抑楼价狂涨的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文章摘编如下:

  四月十七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被市场称作“国十条”。自二○○五年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布过“国八条”、“国六条”和“国十一条”等房地产调控措施。

  这次出台的“国十条”,从调控思路和力度上看,不同以往,无论是通过金融、税收还是土地手段调控房地产,着力点都是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投机需求。此次出台的“国十条”正是在这两个着力点上发力。只要决策者决心坚定,政策持之有时,稳定楼市与压抑楼价狂涨的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房价事关民生

  这次调控是国务院最有效与有力的一剂猛药,好似对狂涨房价的一次战略高度的精准打击。一方面,将房价问题定性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并首次引入问责机制,堵死了地方政府在遏制高房价、保障民生上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对抑制投机性购房更细则化、更具针对性,足以暂时吓退大部分炒房客。

  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海内外学者一直争论不休,眼下仍难下定论。不过,中国一线城市存在泡沫,看来已在中国官方机构、业界中形成普遍共识。如国土资源部分析二○○九年主要城市地价状况的最新报告指出,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和青岛等六大重点监控城市的住宅市场已出现严重泡沫;而中国房地产百强纷纷宣布今年正式由一线城市移师二三线城市,改变主战场。

  当下地方热衷投资房地产的动力,除了部分官员追求GDP建政绩工程的心态作祟,也含有对加速城镇化进程的合理响应。可惜,这种响应往往忽略了“城市精神”的原有要义,异化为城市硬件设施“大跃进”─盲目占地、拆屋建高楼豪宅。而一个个苦心提振民生的区域经济振兴规划,在推出后反成为当地房价飞涨的推手。

  最近,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二○一○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可以说,土地供应总量和结构的调整都有助于增加有效供给。其次,“国十条”提出通过完善土地出让金支付、严格限制信贷、上市和再融资等措施来打击房地产商的囤地捂盘行为。而之前的“国八条”和“国六条”都只是提醒商业银行要采取审慎的原则对待囤地捂盘企业的贷款要求,并非像这次“国十条”的调控力度这么大。

  从抑制投机需求方面来看,“国十条”除了把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从四成提高至五成,还要求大幅提高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水平,而且对于房价过高的部分城市还要限制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住房贷款,并限制购房套数。这些调控措施都是空前的。

  有调查显示,购房者投资或投机比例已从以往的百分之十上升到三成甚至五成,不少城市的房价正是在这些“炒家”的推波助澜中逐步走高。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到东中部各省区的一些地县级小城市,均不同程度出现“恐慌性购房潮”。中国房价的新推手似乎已从过去的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那里,转到“炒房客”身上。

  抑制投机需求

  通常说来,调控房市官方大致有三大“板斧”:一是调控土地供应量,主要是抑制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过度行为;二是调整信贷政策,可分别影响到房地产商和购房的消费者;三是启动税收杠杆。

  官方这次依然祭出“信贷之剑”,最终的效果会否如愿,虽然还有待观察,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收效不是太大。这对当局正推行的新政无疑是一种提示:打击楼市投机必须赶走游资。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通胀压力及与此相关的资产价格上涨风险。目前中国通胀压力主要来自通胀预期,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键是抑制对房价上涨的恐慌性预期及由此引发的预防性超购和恐慌性抢购等超前性“消费”。

  房价是资产价格上涨的“领头羊”和资产泡沫形成的“加速器”,因此,控制房价是抑制资产泡沫的核心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键。应该将稳定房价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和政策着力点,对房地产市场而不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必要调控。要从需求、供给和管制及改革方面多管齐下稳定房价,并以此保障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也有助于遏制房价上涨。目前,中国的贸易顺差有缩减的趋势,而且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汇率政策将保持稳定,这也将减少热钱大量流入,从而减少被动的基础货币投放,再加上严格的信贷控制,货币供应量不会出现无节制的增长。

  拿出长效药方

  当然,房地产仍然是而且将长期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一方面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属于稀缺资源,而城市化进程在加速推进,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既满足群众居住需求又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另一方面房地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条拉得很长,上至建材、金融行业,下至装饰、家具及服务行业,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位置。因此,“国十条”也充分考虑到压抑楼价与稳定楼市的关系,平稳市场与信贷政策的关系,短期效用与中长期发展的关系。

  新政策的核心是三条:一是地方政府对房价负总责。二是实行严格的差别化信贷政策,二套房首付提高至五成。这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首付,除了降低投机者的杠杆外,还抑制模棱两可的购房者的购买冲动。三是保留了一个撒手锏:新型的房产税或者物业税。不管将来的征收具体细节如何,这个税将大大降低购买环节的成本,致房价明显回落。

  从中国经济结构要进一步转型,社会需要保持长期和谐稳定,房地产业需要可持续发展等各个角度考虑,都要求借此次出台“国十条”“刮骨疗伤”之机,重新审视和研究针对中国房地产业的长期政策、稳定政策,拿出一个不为开发商聒噪和地方政府眼前利益所动的长效药方,促使房地产业重回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鲁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