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各地微调动作频频 调控已见"政策底"

2012年06月01日 13:5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各地微调动作频频调控已见“政策底”
    春节后楼市的悄然回暖,和各地楼市微调政策有关,特别是首套房利率恢复基准利率或者九折。

  近期,再度传出地方政府松动楼市调控政策甚至出台救市措施,如扬州奖励购房款、营口补贴公务员购房、厦门限购令松绑等。地方政府对于楼市的态度牵动着整个市场的神经。虽然,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仍强调,要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过,业内人士对此解读为,从楼市政策走向而言,由于政策层面已经转向定向宽松,而不是持续收紧,暗示楼市调控“政策底”已经到来,政策面不可能进一步收紧,但仍将继续相对从严执行。 文/图:记者王荔珏

  迹象:扬州“得寸”湖南“进尺”

  近两日内,重庆松绑公积金贷款,湖南省降低首套房首付、减免税费等政策出台,以促进刚性需求。扬州市财政局、房管局5月7日联合发出通知,从7月1日起的一年内,该市个人购买成品住房将获得房屋合同价款4%~6%的政府奖励。此政策一出,引发市场强烈关注,甚至有人大胆预言,扬州新政也将和芜湖新政一样,会被迅速叫停。然而20多天过去了,扬州方面不但称新政会如期执行,更获得住建部官员的力挺。日前,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梁小青就表示,扬州新政并非救市,而是针对住宅产业化进行的积极有益的探索,应当予以支持和肯定。

  除了扬州,辽宁营口的“5000万元补贴公务员购买商品房”的消息也被广为流传,指地方政府违规操作,变相救市,引起关注。对此当地政府的解释是,此项政策是为解决1998年起全国各地逐步停止实物分房后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做出的安排,并未违反国家相关规定。而补贴面积和方式等也都严格遵照辽宁省的相关政策执行。

  至于厦门限购令松绑的传闻,则因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的“厦门市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政策,继续实行限购不变,不存在‘微调’说法”的澄清而“胎死腹中”。

  直至目前,扬州、营口的救市政策并未像以前佛山放松限购一样,引发中央对于楼市调控放松的强烈反弹而成为“短命”政策,这些被业界视为“微调”的举措,将成为地方政府打擦边球,利好“刚需”消费之举。

  八大“微调”政策在30多城市显现

  据统计,目前有30多个城市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楼市微调政策,根据地方微调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一“免”:免或减征购房契税或退税。如马鞍山、武汉、北京、芜湖、扬州。二“调”:调整首套房贷利率恢复基准利率,利率优惠九折、八五折。如,北京、上海、天津、 重庆、广州、杭州、昆明、济南、南京、成都、哈尔滨、南昌、深圳、中山、东莞、苏州等。三“变”:改变普通住房价格标准。如天津、 增城、中山、上海、南昌。四“提”: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例如合肥、吉林、南京、常州、广州、武汉、沈阳等。五“户”:重启购房入户政策。例如长春市。六“补”:补贴首次置业,例如青岛、重庆、杭州、芜湖。七“放”:放松限购条件。如佛山、成都、 上海、象山。八“松”:土地松绑。如北京、广州、杭州、成都、昆明。

  记者观察:

  悄然放水

  是“软着陆”还是“再起飞”?

  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楼市预调微调是对“保经济”的一种妥协。在遵循限购和限贷的大原则下,各地之所以有预调微调的冲动,也是为了把房地产调控的负面效果降到最低,是为了让行业和整体经济“软着陆”,恢复到平稳状态,如果一味打压房地产,将对整体经济不利,也不是调控的目的。

  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速连降的信号已开始显现,据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7%,增速比1~3月份回落4.8个百分点。这已是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第八个月同比增速回落,且回落幅度进一步增大。国房景气指数更是创下三年来最低点。同时,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4.2%,出现了2010 年以来首次负增长,预期未来3~6个月还将继续下滑。这说明房市低迷之下,企业少买地、缓开工,而这将会影响明后两年的商品房供应。 (王荔珏、陈白帆)

【编辑:胡可璐】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