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二手房业主坐地涨价 买家调头就走

2012年06月18日 11:17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降息成业主坐地涨价最大理由,业内人士称可能引发市场再次滞销

  降息正悄然改变楼市生态。记者近日在市场探访时发现,二手房业主反价(即反悔交易价格)现象又有所抬头,部分片区反价的业主比例高达30%,反价幅度在5%至10%之间。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成交量尚处底部,不支持大幅反价。此时二手房业主的涨价无疑将拉长交易周期,或将面临二次滞销。

  有业主一天就反价10万

  “昨天还谈得好好的,今天怎么就变卦了?”昨日,在人民南一家中介地铺,买家叶先生如期到这里准备签约购买罗湖金岸一套77平方米的两房户型,但是,业主临时反价,要加价6万。叶先生撂下一句“不买了”,就愤而离去。

  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南头,南山豪庭一84平方米的两房,业主一周前报价175万,昨天就涨到180万。虽然事后中介业务员跟业主沟通说报价太高了,但得到的反馈却是先涨了再看看。汇园雅居一位业主下手“更狠”,名下一套81平方米的户型直接从170万跳到180万,一天反价10万,幅度高达5.9%。

  “这段时间这里反价的业主较多,较前两个月相比,有三成左右的增幅,大多数业主试探性地提高报价5%,看看市场反应。”中联地产南头A区区域经理李建平介绍说,“6月初,央行降息之后,我们一下子忙起来了。看房的人明显增多,有时候晚上八点之后还有看房客。看到看房客明显增加,有些业主渐渐有了反价的底气。”

  21世纪不动产市场研究中心通过对深圳多个片区监测发现,罗湖、福田、南山都出现了业主反价现象,反价幅度在5%至10%之间。21世纪不动产罗湖区总监郑可平表示,虽然大部分业主并未“坐地涨价”,但是,一下提价10万元左右的业主不在少数,人民南片区有两三成二手房业主反价。

  降息引发买卖拉锯战

  “降息了,我的房子当然要涨了!”上周末,南山城市印象家园的一位业主底气十足地说。“要是这样的话,我不买了!”本来想在南山主城区内买套小三房的刚需刘小姐向记者表示,业主强硬的态度、突然反价,让她觉得自己想买好位置的二手房梦想越来越远。

  李建平也坦言,降息成为业主反价最大的理由,业主态度也很坚决,但是,买家多数并不买账。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主任徐枫说,二手房业主反价在近一个月内屡次出现,尤其是降息后,反价更加频繁,银行政策的松动成为这次反价的“推手”。但不可否认的是,降息确实对购买者心理影响很大,担忧市场再次出现上涨,出手的积极性也逐渐增加。

  港置地产研究部经理林虎表示,其实,许多业主心态一直较强势,加之近期利好政策渐多,更坚定了业主提价的信心。

  “业主想涨一点再卖;买家虽然想买,却不愿意出高一点的价格,这或将引发两者之间的拉锯战。”一位券商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认为,业主此时反价并不理性。

  或将面临二次滞销

  对于业主反价,多数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徐枫认为,目前只能称之为“低位回暖”,因为较正常水平相比,现在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仍处低位。普遍的大幅反价仅会出现在市场非常兴旺时,业主不应对当前形势盲目乐观。

  据美联物业统计,目前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为1.76万余宗,去年同期为4.53万余宗,全年为6万余宗,2010年全年11万余宗。如今深圳二手房成交低迷是不争事实。

  无疑,业主反价是寄希望于房价迅速触底反弹,更有业主把现在的情况视同2009年。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楼市接下来不会触底反弹,不会突然出现2009年的楼市“V形反转”现象,但房价走势曲线会拉平,慢慢触底,呈现“平底锅”的走势。

  “虽然降息会让不少购房者加速出手购房,但房主的涨价无疑是一闷棍又把这个欲望打了回去。同时,随着近期原特区外越来越多的新盘低价入市,将给二手房带来不小的冲击。”上述房地产分析师表示,限购等调控政策执行力度依然很大,在市场方面,由于开发商的库存依然偏大,同时,未来潜在供应处于较高水平,楼市不存在大幅反弹的基础。此时二手房业主的涨价无疑将拉长交易周期,面临二次滞销,而随后价格也将回落到合理区间。 记者 陆剑伟

【编辑:胡可璐】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