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月房价涨幅收窄 成交下滑地方再现博弈心态

2012年10月09日 09: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753元/平方米,环比8月上涨0.17%。虽然涨幅与8月相比有所收窄,但这也是自2012年6月止跌后连续第4个月出现上涨。  

  中新网10月9日电(房产频道 陈璞) 9月楼市并未如市场之前所预料般成交量大涨,相反,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均出现环比下滑。而在房价方面,从全国100个典型城市来看,虽然涨幅有所收窄,但是仍然保持上涨。

  虽然“金九”未见火热,但是为了防止楼市在10月出现“爆炸式”上涨,9月来,多部委频频喊话平稳市场预期,而多个城市也相继出台措施进行实质干预。相比之下,贵阳9月所出台的“首次购房即可落户”政策则显得尤为“扎眼”,也让市场在一片“放松限购”的猜测中陷入热议。

  9月百城新房均价涨幅继续收窄 六成城市仍上涨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2年9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753元/平方米,环比8月上涨0.17%。

  在100个城市中,有60个城市环比上涨,38个城市环比下调,2个城市持平。虽然涨幅与8月相比有所收窄,但这也是自2012年6月止跌后连续第4个月出现上涨。

  业内人士指出,9月整体市场价格微涨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9月市场平稳,成交量为最近几个月的低点。综合多家研究机构数据来看,9月54城市新建住宅成交面积环比8月减少约14%,54个城市合计成交24.6万套,环比8月份的27.4万套下调了10.2%。

  其次,调控政策再影响,最近督查组的各地督查及不同力度新政的传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购房者的积极性。开发商以价换量基本结束,目前是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价格止跌,之前热销的项目都出现了折扣减少,购房者再现犹豫,高性价比房源明显减少。

  黄金周多地楼市成交遇冷 购房者入市意愿降低

  据中原地产研究部向中新网房产频道提供的数据显示,10月前7 天,54 个重点城市合计签约新建商品住宅套数约为1.6 万套,环比前一周5.4万套的成交量下调幅度达70%。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则在10月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黄金周多地楼市成交遇冷,除了开发商取消降价优惠因素外,银行也普遍提高房贷利率至9 折,令购房者入市意愿大大降低。

  另据国际金融报10月8日报道,今年国庆期间,有楼市“风向标”之称的各地秋季房展会多以“冷清”收场。从消费者和楼盘信息看,或呈现“工作人员多过看房客”的局面,或“叫好不叫座”;而从房企的角度看,一个普遍现象是,之前“以价换量”的心态有了大幅逆转,如各地房展会上,多家房企打折幅度并不大,多数在9.7折、9.8折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楼市以价换量已经基本结束,对多数一线城市的项目而言,继续出现大规模降价的可能性很小,个别开发商推出的优惠活动也多是营销手段,实质折扣力度有限,很难刺激购房者出手。

  贵阳购房落户放宽 二三线城市仍存政策博弈心态

  虽然购房者的入市意愿在房价优惠收窄等因素的作用下不断降低,但中央调控从严的基调和态度却毫无放松的迹象。与此同时,加快城镇化发展,增加普通住宅的供应以解决长期供需矛盾成为了限购制度固化后新的突破点。但地方调控再度呈现差异化的局面。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政策依然保持从紧态势,而对于大多数二三线城市来说,依旧存在博弈心态。

  9月13日,贵阳市发布了《关于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其中规定:凡在贵阳购买商业、办公用房和首次购买住房的,根据本人意愿可持房屋所有权证或备案的购房合同在购房区域办理入户手续或居住证,享受户籍人口就业、入学和就医等同等待遇,不受入住时间和购房面积的限制。

  该政策一出,旋即被市场解读为“放松限购”,引发热议。多位业内人士均向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贵阳新政将对购房者心理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当地楼市成交。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絮认为,这种间接刺激楼市的措施,会加大购房者对于房价上涨的预期,但在贵阳需求规模的限制下,对成交的促进作用未必会很大。

  中原地产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则分析认为,这一政策微调不仅直接可以拉动当地购房需求,对购房者的心理也有一定影响。买房就可以落户,一定程度上等同减轻了限购政策的影响。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