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阳买房送户籍 业内:模糊户籍概念触限购红线

2012年10月09日 10:1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庆长假期间,贵阳市公布了《关于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重点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根据该措施,在贵阳购买商业、办公用房和首次购买住房的,可享受本市户籍人口就业、入学和就医等同等待遇。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逐步加压,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也逐渐降温,各地房价涨势也应声而落。8月,国务院督查组陆续结束对北京、上海、四川、江苏等16个省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督查,先后返京,各地也都在收紧房地产调控政策。

  而在这个时候,贵阳却推出“买房送户口”的政策,成为国务院楼市督查组回京后,首个明确发文对楼市政策进行微调的城市,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贵阳市为何在这个时候推出新政?新政背后到底是变相松绑,还是市场需求?

  “在贵阳市买房,即可享受本市户籍同等待遇”贵阳市政府今年9月出台这一措施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项试行措施中规定,“在贵阳市购买商业、办公用房和首次购买住房的,根据本人意愿可持房屋所有权证或备案的购房合同在购房区域办理入户手续或居住证,即可享受本市户籍人口就业、入学和就医等同等待遇,不受入住时间和购房面积的限制。”

  对此,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工作人员表示,这项措施只是试行,所以将来有什么效应也是应该是双方面的影响。

  工作人员:为什么叫试行而不直接公布,因为任何问题是双面的,它试行这个阶段后确实第一点可能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实惠和好处,又使我们的户籍放开;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会不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现在都很难估计。

  虽然相关部门对此措施含糊其辞,但其实关于该措施贵阳某媒体于9月16日就已刊登了相关政策措施,业内人士称,这是国务院楼市督查组回京后,首个明确发文对楼市政策进行微调的城市。该政策模糊了户籍概念,触及到限购“红线”,并可能引发示范效应。

  所以,虽然贵阳市政府办方面表示这项政策的影响现在还难以预料,但是,贵阳市的房地产销售商已经迅速的抓住了这一卖点。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进入贵阳市某大型房地产销售处询问买房事宜,负责人郭先生忙借此措施向记者推销房子。

  郭先生:这一块的话是贵阳本地出台的一项政策,这个政策的话,它是可以解决小孩户口的, 按贵阳本地户口在算。因为本来有个限购,贵阳市本来有个限购令,为了缓解考核、投资这一块,贵阳市为了提升让这个市场更活跃一点。九月份都没有的,现在趁这个政策有赶快去把买房办好,以后房屋这一块可能政策就收紧了。

  今年8月以来贵阳的土地交易旺盛,但房屋交易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导致贵阳的房价成为西南区域的“价格洼地”。数据显示,今年8月,贵阳商品住宅均价为4712元/平方米。而根据贵阳市房管局的统计,在该措施公布后的一周(9月17日至9月23日),贵阳市共成交商品房2000套左右,面积约23万平方米。与此前相比,成交并未出现大的波动。但业内人士认为,该政策后续影响不可忽视。

  业内人士:肯定是有影响的,大不大只有经过市场过后才能检测的出来。对于房价这一块国家的措施都是不确定性的,实际上这个政策是这样的,政府对买房子是由很多税收在收,如果成交量不高的话,对地方财政也有影响。地方政府就会出台一些政策让大家有购买欲望。这个跟中央的政策还是有点矛盾,所以这个政策以后能够持续多久谁都不敢去说。

  我们回顾一下发现,自房地产市场“限购限价”调控以来,贵阳并不是第一个为楼市松绑的城市。今年7月,珠海市就曾传出,缩小限购范围,取消限价的消息,试图按地域划分逐步为“双限令”松绑,然而事隔不到一天,“双限令”松绑就被紧急叫停。

  无独有偶,今年七月,南京市也曾发文称免除“321”人才购房的限购令,并且相应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也被市场指出打出“人才牌”为“双限令”松绑。然而,南京市11小时内在官方微博连发两条“澄清”消息,否认“松绑”楼市,此举被业内称为“史上最快澄清”。

  除此之外,公开资料显示,在楼市政策从严的基调下,杭州、重庆、成都、武汉、合肥、常州、吉林、长春、芜湖、广州、从化等超过14个城市对其当地的楼市政策进行适当微调。其中芜湖、佛山、成都等地因为微调幅度过大,政策颁布不久就被“叫停”。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