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征地改革“四大悬念”待解

2012年12月06日 07: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征地矛盾已成为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新一轮征地改革引发广泛期待。征地补偿会提高多少?农民能否成为征地交易主体?会不会助推地价和房价……记者围绕一系列悬念采访了权威专家。

  补偿标准能否随行就市?

  【焦点】目前农民主要反映征地补偿水平太低,改革征地分配制度已成为共识。

  【观点1】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名誉会长包永江:按现行法律规定,征用一亩农地仅补偿几万元,但政府用于工商业开发后,地价就涨几十倍之多,这一征地“剪刀差”引发越来越多的城乡冲突。新的征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提高补偿标准,如果提高10倍,农民一亩地就能拿到几十万元 补 偿 , 这 样 农 民 可 以 “ 带 资 进城”,既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又可加快城镇化进程。

  【观点2】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巡视员叶兴庆:一旦被征地,失地农民应当参与增值收益部分的分配。提高补偿标准的依据是什么?应当根据各地城市化和收入水平“因地制宜”,不好用数字直接量化。

  【观点3】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农村集体土地大体分为耕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征用后者,应按城市建设用地的市场价格补偿,哪怕补偿额能让农民在城里买一套别墅都正常。关键是要赋予农民跟地方政府“讨价还价”的权利,通过谈判来确定征地补偿标准。

  是“一次到位”还是“细水长流”?

  【焦点】“要地不要人”是不少地方的征地补偿方式,这种一次性补偿的做法,曾制造大批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分的“三无农民”,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究竟怎么分配征地收益更符合国情?

  【观点1】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中心研究员袁崇法:不能简单说哪种分配方式更好,关键是政府要尊重农民,给出多种方式让农民自主决策。一些农民想进城创业或是还债需要大笔资金,就会选择一次性“结清”;有些人希望有长远收益,就觉得“入股分红”更合适。另一方面,提高征地补偿后,政府可通过征收土地交易税调节农民收入,这一税收将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和改善民生。

  【观点2】叶兴庆:面对一次性发放的补偿款,不少农民缺乏理财的观念和能力,导致一些地方频频出现奥迪“趴黑活”“赌博村”等现象。征地入股分红在少数地区已有试点,应当适时推广。

  【观点3】党国英:除了征地收益分配,还有一个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政府一定要拿出部分征地收益给失地农民上保险,也要将就业安置等问题通盘考虑,把征地“红利”更多让给农民。

  能否明确农户是交易主体?

  【焦点】按照现行法规,土地使用权归农民,而产权属于村集体,在这种“双主体”制度下,强势“集体”往往会导致失地农民“被代表”或“被同意”。征地改革如何尊重农民的“话语权”?

  【观点1】袁崇法:村集体的土地产权是虚置的,几个村干部能代表农民吗?因此,农户的土地承包权才具有实际的“物权”属性。这样看,征地改革应明确农户为交易主体。村集体的职能应体现为征地或流转的“组织服务”功能,它不能替农民处置承包土地。

  【观点2】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可以坚持村集体对土地的交易主体地位,但它不能损害农民利益。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是永久续签的,这实际上制约了村集体的权力。一些地方因村集体卖地而与农民发生冲突,实质上是村民自治权没有得到真正贯彻。

  【观点3】党国英:有些人反对让农民成为交易主体,认为那样会弱化村集体,这种教条主义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要求。英国的土地名义上是国王的,买卖都要找国王签合同吗?征地改革应当配套推进,决不能再搞行政强征或强拆。

  会不会推高房价?

  【焦点】有人担心征收补偿标准提高,地价和房价会“水涨船高”,进而加重“房奴”负担,结果会不会这样?

  【观点1】叶兴庆:社会上有这种担心,特别是大城市土地稀缺性强,征地价格提高或许会增加城市化成本,进而给平抑房价带来困难。但这会倒逼一些城市提高新增土地和存量房产的利用率,政府也会因此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

  【观点2】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这种担忧缺乏现实依据。从土地开发成本看,多数地块征地成本不足总成本10%,难以对房价造成实质性影响。其次,从法规层面保障被征地人的权利,可加快农用地的流转速度,缓解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压力,进而缓解房价上涨压力。

  【观点3】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地价和房价可能不升反降。目前地方政府垄断征地导致“土地财政”,并推高地价和房价。如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就相当于提高被征地农民的议价权和话语权,多主体间有竞争,反而会平抑高房价。(记者 宋振远 刘敏 马超)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