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时评:城镇化也当避免“收缩的城市”

2013年03月18日 10:2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两会期间,新型城镇化引起热议,很多议案提案针对农村怎样城镇化,农民怎样成市民。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化产生的问题不仅在农村,也在城市。“收缩的城市”现象正在全球,特别是在发达国家蔓延,对我国城镇化具有借鉴和警示意义。

  今天所指“收缩的城市”,主要是工业化后期,由于去工业化、老龄化、高失业率、资源枯竭等原因,使某些地区城市人口减少,经济活动衰退。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最近以美国底特律、英国曼彻斯特和利物浦、俄罗斯伊万诺沃、德国哈勒和莱比锡4个都市区域为例,在全球范围内对“收缩的城市”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成因。

  第一是去工业化。20世纪中叶,英国工业就业开始萎缩,到20世纪末,去工业化在英国蔓延,其中在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的城市群,制造业的萧条给城市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影响,而失业加速了城市人口外流和内部“空心化”。

  第二是郊区化,即人口、产业、基础设施从中心城区向偏僻地带转移。在美国,“收缩的城市”地处大区域的核心地带,尽管大区域的人口和就业并未下降,但这些城市却从中心地区向边远地区迁移,从而造成中心地区大面积荒芜。区域重组又加剧了中心地区的废弃和边缘地带的发展。城市边缘区域凭借廉价的土地和开放的空间而备受制造业的青睐,导致郊区逐渐代替中心城市。

  第三是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受苏东剧变影响,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多数城市人口数量锐减、经济下滑、工业停滞甚至结构转型,反工业化、私有化大行其道,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收缩,只有那些有高利润的原材料工业地区才幸免于新经济浪潮。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认为,为了避免中国未来有可能出现区域性城市群的萎缩,中国的城市规划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应对城市发展、扩张,以避免城市衰退或人口迁出。

  人的城镇化,针对的是所有人,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战略资源的传统与优势,趋利避害,发展文化事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这种城镇化才能不仅避免“粗放的农村”,也避免“收缩的城市”。吕鸿 宦翔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