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沥滘村古祠堂何去何从:原址保护VS异地重建

2013年05月15日 14:5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沥滘村古祠堂在现代建筑的压抑下将何去何从? 羊城晚报记者 吕楠芳 摄

    广州市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海珠区沥滘村“三旧改造”项目自去年2月被珠光集团签下后,一直未有新进展公布。昨日,有沥滘村族人告诉记者,珠光集团关于沥滘村的改造方案因提出“保护性迁建”一部分古宗祠,遭到村民的反对。

    在村民的邀请下,华南理工大学著名建筑师邓其生和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广州大学教授杨宏烈等一众学者昨日前往现场考察沥滘村古宗祠等历史建筑,呼吁在城中村改造时原址保护古祠古庙,并恢复沥滘村历史水系,实现开发、居住、保护和生态的平衡,使沥滘村的规划水准接轨海珠生态城,而不止步于简单的城中村改造。

    由于沥滘村古宗祠分散各处,集中迁建或原址保护将指向完全不同的改造方式。若想过村民这一关,沥滘村现有的改造方案或将面临巨大的调整。

    异地重建古宗祠遭反对

    “未有河南,先有沥滘”,位于海珠区新中轴线南端的沥滘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广州仅存的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较完整历史遗存的城中村。

    去年2月,海珠区将沥滘村改造项目推向市场,被珠光集团签下,由此正式拉开沥滘村城中村改造的序幕。珠光集团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沥滘村改造,根据其拟订的方案,沥滘村将改造成滨江高层建筑群,其中回迁房约有40栋,层数应都在20层左右,在新光快速路两侧各建一片,临江还有高档写字楼、酒店等。在建筑群核心位置、临珠江边,以现有的卫氏大宗祠为中心,还将形成一个历史建筑群,暂定名为“沥滘村历史文化保护区”。

    不过,记者昨日走访沥滘村了解到,至今未有相关工作人员前来同村民商谈改造事宜。一位沥滘村族人告诉记者,由于村民对开发商提出的改造方案有异见,可能导致方案将进行重新调整。这部分异见主要涉及沥滘村内的历史文物及生态保护等。

    据该族人介绍,沥滘村现有12座明清祠堂,是广府地区少有的古祠堂群。但按照开发商的方案,这些祠堂中除了卫氏大宗祠、御史卫公祠、石崖卫公祠、志宇卫公祠和心和卫公祠因属于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得到原址保护外,其他宗祠可能面临“保护性迁建”,即原砖原瓦拆除并异地重建。

    对此,不少村民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保护性迁建”只会破坏祠堂的文物价值,“希望能改变村改造的规划思路,原地保护古宗祠”。

    吁求市长拟定改造方案

    邓其生等专家也一致反对祠堂的“保护性迁建”。在参观开发商展出的规划沙盘时,专家提出,将祠堂迁建严重影响文物价值,且集中堆放在同一个区域,使得该片区像祠堂的“仓库”。

    邓其生认为,古祠堂应该分散原地保护,可以作为公园保护下来,或者沿线发展旅游产业带,由此受影响的开发利益可靠外围提高容积率来弥补。规划调整的过程中,政府应进一步开展文物普查,将有价值的宗祠、古民居乃至构筑物、古树木等都好好保护起来。

    除宗祠保护外,现有方案的生态保护内容也被指欠缺。广州大学教授杨宏烈表示,沥滘历史上是著名的水乡,村内多条河涌贯穿,但改造方案将这一特色全部抹杀,取而代之的却是人工的水景。另外方案对村内现有的古树、古井及石桥等也视而不见。杨宏烈认为,规划应恢复并完善沥滘的历史水系,保留好自然生态要素,实现居住、生态平衡的共生发展。

    暨南大学胡刚甚至觉得现有规划应该推倒重来,“沥滘村改造的规划既要追求达到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社会指标,还应达到文化指标。按照目前的方案,文化指标并没有达到。”

    在众专家看来,沥滘村改造项目不只关乎一个村的利益,因其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中轴线靠海末端的特殊区位,最好由市长亲自主持改造规划。

    现有改造方案

    原址原貌保留祠堂:卫氏大宗祠(市级文保单位),御史卫公祠、石崖卫公祠、志宇卫公祠、心和卫公祠(区级文保单位)

    原貌迁建祠堂:仪所卫公祠、诚斋卫公祠、岐周卫公祠、丽溟卫公祠、崌崃卫公祠、芝喦卫公祠、玉溪卫公祠

    改造指标:改造前,沥滘村的建筑密度是67%,改造后是16.71%,降幅50.29%;改造前绿地面积是0,改造后则提升为24.45万平方米,人均为3.21平方米。而在建筑体量方面,改造前沥滘总建筑面积为239.21万平方米,改造后为436.27万平方米,综合容积率亦从1.58升至2.88

    交通规划:区内有地铁3、8、11、12、20号线、广佛线等经过,还规划了有轨电车系统。此外,将利用南海心沙开通水上巴士线路,未来还将开通通往珠三角其他城市甚至通往香港的水上巴士线路

    记者 吕楠芳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