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事”纷纷扰扰 一个房价各自解释不同

2013年07月05日 10:18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13年第二季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两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66.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下降1.3个百分点,比2011年三季度时的最高值下降9个百分点。31%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2.3%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对下季房价,34.1%的居民预期房价“上涨”,45.3%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7.3%的居民预期“下降”。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较上季下降0.8个百分点。

  面对这样一组调查,我搜集若干新闻标题试作分享:《央行:近7成居民认为房价高难以接受》、《央行二季度调查报告房价最让居民“闹心”》,以上两条新闻,按批高房价的路数去,跟批中国足球一样,这事怎么说都行。批痛快一点,激发未购房人心中郁闷之气,感觉抒发正能量,符合当下主流民意。

  《央行调查:2.3%的居民认为房价“令人满意”》,这标题也绝,说满意,实说大部分人不满意,但我欣赏编辑的处理,他没有加上修饰语,如“仅2.3%的居民”,或“已有2.3%的居民”——固然他的导向性很明显。数字很枯燥,但中国文字很奇妙。“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本质上截然不同。

  《央行报告称抱怨房价高居民减少》、《近四成半民众认为房价下季停涨》,以上两个处理有新意,没有一味聚焦在房价之涨,而是看到其中的变化,抱怨房价高的居民减少了,是心理承受力强大,学会认命算了,还是支付能力今非昔比?而突出“近四成半民众认为下季房价停涨”,是否透露出随着调控加码,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变化?

  同样根据央行的报告,还有以下报道的侧重:《认定房价高的居民比例较去年最高峰值大幅下降》、《超三成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仅三成多居民认为下季度房价涨》、《近七成居民认为下季房价不变或降》,以上编辑处理,肯定能为房价调控取得所谓的些许成绩摇旗呐喊。

  其实我们可进一步深究的,是央行这次调查的2万储蓄客户,经济实力如何,房产现状是什么,他们在大城还是小镇,他们的年龄、职业、家庭结构怎样?这一切,均影响样本数据的采集。诚然,央行的调查在统计学意义上并无过错。

  人们往往爱说,数字最有说服力。但同样的数据,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解读,反映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有不同的传播效应,数字里面有乾坤!

  各类数据,为我所用时,容易成为观点的工具,主题先行,数据论证,只取一点,不及其余。作为购房者,作为投资客,想要把这楼市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么于雾里看花,就不能一味跟专家走,也未必跟着媒体行,而必须有自身的判断与标准。此外尤其要警觉的是,公权力利用数据与统计,营造有利于自身的舆论环境,却看上去天衣无缝。数字貌似干巴,又鲜活无比,数据自己会说话,但要看谁说,怎么说。

  鲁迅评价《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面对纷纷扰扰的“房事”,您又能看到什么?

  □沈力男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