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光盘频现难掩成交量下滑 7月北京楼市量跌价涨

2013年07月31日 08: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日光盘频现难掩成交量下滑7月北京楼市量跌价涨
    相关数据显示,虽然北京近日“日光盘”频现,但仍掩饰不了新建住宅整体成交量下滑的事实,7月份北京楼市表现为量跌价涨。

  中新网7月31日电(房产频道 孙建永)近日,各地楼市频频出现“日光盘”引发多方关注,包括北京、广州、南京等城市在内,日光盘的出现再度显示出楼市的火爆。虽然北京近日“日光盘”频现,但仍然掩饰不了新建住宅整体成交量下滑的事实,7月份北京楼市表现为量跌价涨。业内认为,供应少、限价政策的影响是影响市场成交量的主要原因,同时地价和房价在互相促进上涨。

  北京广州等地楼市频现“日光盘”

  近日,购房者姚女士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经过了多次看房选房的奔波之后,终于在北京大兴买到了房子。据了解,为了找到合适的房子,姚女士在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看了不下一、二十个楼盘,在地段和房价的权衡比较下,终于算是在北京安了家。

  姚女士买下的房子正是近日广受关注的北京“日光盘”——中建国际港。据中国广播网昨天报道称,该项目“在开盘时就创造了1462套房源当日售罄、认购金额达37.9亿元的2012年以来全国单日、单一楼盘最高的销售成交纪录。此外,首开熙悦山、金融街融汇也实现了开盘当天‘日光’。”除了住宅项目外,别墅项目也出现在日光盘的名单中,如北京鸿坤林语墅,开盘当日34套房源即被认购一空。

  据中新网房产频道梳理发现,近期“日光盘”不仅出现在北京,广州、南京、重庆等城市都曝出有“日光盘”出现。同样在昨天,《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称提到,万科、中海等房企在广州的楼盘同样出现当日一售而空的销售盛况。

  为此,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认为,当前形势下购房需求的火热,一方面原因在于政策因素,前一阶段由于开发商对“限涨”新政应对不及,导致刚需盘入市量不足,近期一批完成预售审批的过关项目开始加速“出货”,积累一段时间的购房需求集中爆发,使得楼市“日光盘”重现。

  另据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日光盘”行情对于基本面正处于复苏过程的楼市来讲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但是在这个特殊的市场阶段表现出来的房价上涨而惶恐入市的现象却背后却不合常理。楼市“日光盘”背后集聚着多重矛盾,这个矛盾多数与开发企业博弈调控政策以及未来政策面的走势密切相关。

  7月北京供应放缓 楼市表现量跌价涨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光盘”频现的销售背景下,楼市供应量与成交量却表现出下滑的趋势。以北京为例,据亚豪机构提供给中新网房产频道的资料显示,虽然最近两周刚需市场表现不俗,频现“日光”现象,仍难掩7月份北京楼市供量回落的整体大势。截至7月28日,7月份北京仅有21个项目开盘,与上月33个项目的开盘量相比,供应量萎缩了近四成。

  成交量方面,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截至29日,7月新建商品住宅(含保障性住房)网签量达6000套,比6月同期减少35.8%。扣除保障房后,纯商品住宅成交5583套,环比6月同期下降29.2%,同比下降38.1%。同时,7月纯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5138元/平方米,环比6月同期上涨9%,同比上涨21.6%。

  对此,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认为,7月份纯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下降近3成,这与6月份成交大涨5成的回升趋势相悖。但是从近期新开楼盘的表现看,热销盘甚至“日光盘”的涌现又表明当前市场中需求释放的程度并未降低。与购房需求相比,刚需的新增供应不足是7月份成交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另外,地价上涨也对房价带来追涨预期。昨天,国土资源部公布上半年土地供应情况,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国105个重点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22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11%,环比增长1.62%。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地价与房价是相互影响,在目前情况下,地价房价均在互相促进上涨,如果不抑制这种地价上涨趋势,下半年房价继续明显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中新网房产频道)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