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时评:新型城镇化不能被楼堂馆所“绑架”

2013年08月06日 18:5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 胡印斌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西北、西南等多地采访后发现,在新一轮城镇化背景下,一些地区纷纷开建新城、新区,并把新行政中心等政府项目与新城、新区建设“捆绑”,以此规避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的禁令。其中,西北某地级市规划了一个30平方公里的新城,行政中心组团位于新城核心区域。对此,部分受访群众和专家表示了忧虑。

  许多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语境下,建起了豪华、奢侈的政府办公用房。风气所及,令人不安。若听任这种现象肆意蔓延,不仅各级政府竞相兴建楼堂馆所的行为难以遏止,就连被视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驱力的城镇化之路,亦有可能因为楼堂馆所的“绑架”而偏离了正确方向。

  应当看到,一些地方的城镇化思路,依然停留在以往简单的规模扩张、土地财政层面。以为只要政府行政中心往新城、新区一搬迁,则城镇化使命就大功告成。殊不知,如果脱离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无视经济规律,仅仅依靠大建楼堂馆所,怎么可能真正拉动城市发展?

  政府花费巨额财政资金兴建楼堂馆所,一来靡费公帑,造成公共财政的低效乃至无效运行,并挤占了原本应该用于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资金,从而很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更合理、更平等、更公正的城镇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公然违背中央关于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的禁令,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进一步讲,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靠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政府楼堂馆所的建设,即便有所谓的带动、拉动作用,但这样的作用十分有限。没有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没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没有在城市的教育、卫生、交通、文化等公共设施上足够的准备,楼堂馆所建设得再豪华,也只能装点一下门面。

  以农民进城而言,未来几年,数以亿计的农民将实现“城镇化”,必然涉及到“同城待遇”的难题。对此,城市政府理应尽快改变僵化的治理模式、管理制度,破除那些固化的制度性障碍,真正实现城乡居民的权利均等、机会平等,以“产业”来确定生存之所,以“意愿”来决定所去何处。而不能继续延续粗放的扩张模式。

  别忘了,城镇化既不可能带给超标楼堂馆所以合理性、正当性,楼堂馆所也不可能真正成为拉动城市发展的引擎,而只会扭曲城镇化。说到底,新型城镇化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度先行,规划先行,通过广泛的开放规划、民意参与,走出一条科学合理的道路。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