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华工商时报:住房信息联网阻力到底在哪?

2013年08月22日 08:2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一项工作,想不到做起来却是那样的难,难得有点让人难以理解。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作为房产税坚定的支持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日前表示,受到普遍关注的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受到的阻力不小,需要将近两年时间完成。

  果真如此,那就真的会让公众感到失望了。因为,早在去年,有关方面就曾公开表示,正在加快推进这项工作,预计今年上半年就能完成全部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工作,并在全国40个城市率先联网。

  可是,时间已经过去近两个月了,相关的信息联网工作却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没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实际上,与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工作相比,住房信息联网工作,难度不知要小多少倍。因为,所有的住房信息,都可以通过当地房管部门取得。所不同的是,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工作,不会出现什么阻力,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问题是,就算有阻力,也不应当影响这项工作向前推进。要知道,作为一项改革措施,在推进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阻力。如果没有阻力,就不需要改革了。

  那么,推进住房信息联网的阻力到底来自何处呢?有关方面又在等待什么呢?阻力到底来自于外部还是内部呢?是不是相关职能部门自身就不大愿意改革呢?

  众所周知,房产税改革是目前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房地产市场调控逐步转向常态化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如果房产税政策不能顺利出台,那么,房地产市场调控要么是以失败而告终,要么就必须在行政管制措施下一直走下去。

  如果以失败而告终,对广大群众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切的伤害,对政府来说,则将又一次失去公信力。反之,如果继续维持现在的调控政策不变,不仅调控的效率会越来越低,作用越来越小,而且会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但是,要推进房产税改革,如果没有住房信息的联网,也是一句空话。因为,住房信息是整个住房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房产税改革的前提。只要住房信息一天不联网,就算推出房产税改革措施,也不可能达到目的,反而会使这项改革举措误入歧途。

  按照专家的说法,住房信息联网工作之所以难以向前推进,主要是地方政府担心会因此而影响到“土地财政”的操作,使来自于土地运作的收入降低,从而影响到政府的正常运营。

  虽然从表面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仔细分析又不难发现,如果在改革过程中,将房产税收入全部归地方所有,由地方来支配和使用,又怎么可能影响到地方的既得利益呢?笔者的判断是,住房信息联网真正的阻力,不应当是“土地财政”,而在于少数官员个人的担心。因为,按照此前相关媒体的报道,在传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将于今年完成以后,一些地方就出现了官员争相抛售房屋的消息。甚至有专家认为,随着住房信息联网工作的快速推进,极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一次官员抛售房屋带来的房价快速下跌。

  于是,我们在想,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现象,那么,住房信息联网的阻力,主要就不是来自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担忧,而且少数官员对自身利益和安危的担忧,担心住房信息联网会让个人的住房信息得以曝光,让财产来源不明的问题得以曝光。

  果真这样,就更应当加快住房信息的联网工作,使少数人非正常的住房信息得以曝光,使各种围绕住房的腐败问题得以曝光。而不是一拖再拖,让这些官员和有权者将手中的住房抛售和处理完了再去实行住房信息联网。

  退一步讲,就算可以对官员的非正常住房予以容忍,不对过去的问题予以追究,也不应该以此来延缓住房信息的联网工作。毕竟,房地产市场调控已经实施了四年时间,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已经越来越多。全面推进房产税改革,已是刻不容缓。

  所以,不管阻力来自何处,都不应当成为放缓和停止房产信息联网工作的借口,都不应该成为放缓和停止房产税改革的理由。而应当顺应民间,顺应改革潮流,尽快实施住房信息联网,尽快推出房产税改革政策。只有这样,房地产市场调控才能步入常态化,房地产市场也才能步入健康、有序地发展轨道。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