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吉林省房屋拆迁补偿拆一还一首次20%额外嘉奖

2013年09月10日 17:31 来源:中国吉林网 参与互动(0)

  如果你看过电影《钢的琴》,便不会对上世纪90年代东北重工业城市的衰败和荒芜陌生;如果你见到人们在棚户区中的生活景象,难免对他们的境遇和前景满心忧虑;如果你走进棚户区百姓的新居,才会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恍如隔世!

  广厦千万间,寒士俱欢颜——近日,记者走进吉林省棚改区,记录了这里百姓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分享了他们的喜悦和梦想。

  棚改好不好,口碑在百姓

  坍圮的木屋,荒芜的庭院,光阴似乎在这里停住了脚步——在吉林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局所在地,100多户员工的房子墙腐基腐,屋前的木栅栏东倒西歪,只是布局结构几十年都没变。

  从1983年开始工作,吉林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局伐木工人万太勇就一直住在这里一套37.5平方米的平房里。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院子里翻晒被褥。“前两天下雨,屋顶漏雨打湿了,真是没法再住人了。老婆孩子受不了,去年搬到镇上租房住了。”

  “这个月绿色家园又有房子要分配了,我申请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申请的人很多,不知道能不能轮得上我。”言语中,万太勇对新家满怀期待。

  万太勇所说的绿色家园在白山市江源区,距三岔子林业局有十多公里。

  记者来到绿色家园的70岁老人庞杰家中,老两口正忙着做午饭。

  “之前的老房子是1956年盖的,只有30多平方米,3个儿女都在那里出生、长大,后来又添了孙子、外孙,一大家子人只能挤一个炕头;冬天怕煤灰、夏天怕雨水,日子别提多难过了。看看现在的房子,两室一厅60多平方米,自来水、燃气、暖气、物业管理都有,房款才花了2万元,又花了3万元装修,除了沙发、炕琴柜子,其他家具家电都是新买的。”庞杰由衷感叹,要不是政策好,这辈子哪能搬得出土坯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200多年前,面对民生疾苦,杜甫只能发出无奈的呼喊。

  现如今,全国5年就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其中吉林一省就改造了104万多户;如果再加上其他保障性安居工程,受益群众超过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

  棚改改得好,关键在政策

  “住房连着千万家,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棚户区百姓生活条件艰苦,帮助他们改善住房条件,不仅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还必须想尽办法要把棚户区改造好!”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范强说:“什么叫改造得好?那要看百姓的口碑;怎么才能改造得好?关键得靠政策突破。”

  吉林省实施棚户区改造伊始,就确定了“拆一还一,不找结构差价,合理扩大面积部分收取成本价,对低保家庭免费赠送”的补偿安置政策;各地还不断出台新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赠送补偿安置面积、加大补偿奖励力度,让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有效破解了征收难题。

  “其中的很多补偿办法都突破了既有政策,也有人提出质疑,但要是拘泥于既有政策,很多实际工作都没办法推进,只要对群众有利,对工作有利,政策是可以突破的。”范强说。

  通化市二道江区绿园小区68岁老人周凤香告诉记者,她在2012年春节前夕搬进了现在这套43.8平方米的房子,比原来的面积多了20平方米,只交了每平方米500元的成本价,一共才花了1万元左右,“真得感谢政府的政策好啊!”

  房屋征收和分配,矛盾不可避免,关键看如何宣传引导、程序公平。在拆迁过程中,吉林严格执行宣传引导、拆迁程序、信息公开、安置补偿“四到位”,实施规划方案图、小区鸟瞰图、回迁楼单体效果图、回迁楼建筑平面图和回迁安置公示板“四图一板”公开制度,并实行先签协议、先搬迁、优先选房“两先一优”政策,使房屋征收拆迁工作公开透明、家喻户晓;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实施了“先回迁再拆迁”的政策,以解决群众住房过渡期难题。

  根据吉林省最新出台的征收政策,除房屋征收补偿标准继续实施“拆一还一”外,还将首次实行额外“嘉奖”政策,对于规定征收时限内迁出的居民,予以原征收面积20%奖励。

  “现在还没来得及拆迁的棚户区群众,都盼着赶紧搬出平房住进楼房呢!”通化市二道江区铁厂镇工作人员孙相金说。

  只要肯努力,未来会更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改造各类棚户区147.08万户、9434.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479.51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投资3000多亿元。全省还有各类棚户区住户88.05万户、5564万平方米,根据吉林省的计划,这些棚户区将在5年内改造完毕。

  “棚改,不仅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状态和城市面貌,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通过棚改密切了干群关系,更给这些困难群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实现梦想的机会。”范强说。

  走进通化市二道江区铁厂镇红阳小区单淑芳的家,虽然朴素,但窗明几净,井井有条。

  “前年离开老房子时,我和儿子都没有工作,搬进来时家具家电也没法用了,真是家徒四壁。幸好区里开展千名干部献爱心活动,看到我的困难,一位区领导帮我买了木地板、油烟机、煤气罐等,还帮我儿子找了工作,我自己也开始在附近一家加油站打工。”她告诉记者,现在她和儿子一个月收入有4000元左右,陆续添置了冰箱、洗衣机、液晶电视、热水器等。

  “只要肯努力,生活肯定还会更好,可惜孩子的爸爸去世了,没享到福。”单淑芳告诉记者,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娶上媳妇,早点抱上孙子,一家人能体面地过日子。

  对于庞杰老两口来说,3个儿女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孙子、外孙正在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但16岁的孙子庞诚文显然还不满足。

  “我的梦想就是考上一流的大学,成为一名作家。”记者问他为什么想当作家,他的回答充满文学气息而又感人至深:“写作是用语言来描绘世界的艺术,我想用自己的文字记录和展示这个伟大的时代!”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