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举三得”的棚改之路

2013年09月12日 13:5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记者何宗渝 罗争光)“没法住了,真巴不得马上就搬家!”看着被屋顶漏雨淋湿的炕头和被褥,吉林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局伐木工人万太勇无奈地摇着头。

  “厨房完全不能用了,吃饭只能在林场食堂解决;家具全都发霉腐烂了,也没法用了。老婆孩子受不了,去年搬镇上租房住了;我还在上班,晚上还得回这里凑合睡个觉。”

  记者在吉林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局采访了解到,成立于1946年的三岔子林业局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国有森工企业,60多年来一直是“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林区基础设施更是因陋就简,历史欠账多,几十年来职工大多居住在低矮潮湿的棚户房里,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时至今日,三岔子林业局还有800多户职工像万太勇一样,尚未搬离棚户区。

  与万太勇一家相比,刘胜林一家是幸运的。2009年,一家三口告别棚户房,搬到了白山市江源区的祥和小区。“1985年进山,娶媳妇生娃都在山里头;搬家的时候啥家具都没带出来,以后再也不用砍柴生火做饭了,冬天出门也不用担心家里冻起来了。”

  在三岔子林业局,已有10555户林场职工、改制下岗职工和林区农户乔迁新居,这些棚户区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根据规划,三岔子林业局林区范围内的棚户区改造将于2017年结束。

  “我们搞棚改,不仅改善了职工‘小、破、散’的居住环境,带来了职工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还赚来了一笔可观的生态账单,更引领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可谓是‘一举三得’。”三岔子林业局副局长刘凤平说。

  据统计,目前该局已安置林场职工3263户、8694人,占林场总数的80%;林场职工搬迁后,辖区内木材消耗直线下降。“以前每户冬季取暖至少就要烧掉5立方米木材,再加上生活中的其他木材消耗,每户每年的消耗量超过10立方米。”刘凤平说,这些职工搬迁后,每年至少减少木材消耗3.2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2000元计算,就相当于节约了6400万元。同时,这些职工迁出后留下的宅基地、农田地、自留地全部还林,总面积超过1200公顷,经济效益之外的生态效益难以估量。

  “当然,从企业角度来看,并不能直接拿到这些钱,但我们觉得这样做意义重大。”刘凤平说,林区的棚改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拆老屋、建新房,而是将其与生态建设、城镇化建设结合在了一起。

  白山市副市长王库介绍说,当地除了林业棚户区改造外,农业棚户区改造需求同样很大。“我们借鉴林业棚改经验,在农业棚户区改造中大力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精彩集成报道请扫二维码

  “一举三得”的棚改之路

  吉林白山三岔子林业局棚改采访札记

  --------------------------------------------------------------------------------

  ( 2013-09-1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梦·聚焦棚改 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相关文章:

  ▲位于吉林省白山市的一处林业棚户区旧貌(资料照片,2010年4月20日摄)。  ◥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的“绿色家园”小区外景(资料照片,2011年9月1日摄)。            新华社发

  “一举三得”的棚改之路

  吉林白山三岔子林业局棚改采访札记

  --------------------------------------------------------------------------------

  ( 2013-09-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梦·聚焦棚改

  ▲位于吉林省白山市的一处林业棚户区旧貌(资料照片,2010年4月20日摄)。

  ▲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的“绿色家园”小区外景(资料照片,2011年9月1日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春9月11日电(记者何宗渝 罗争光)“没法住了,真巴不得马上就搬家!”看着被屋顶漏雨淋湿的炕头和被褥,吉林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局伐木工人万太勇无奈地摇着头。

  “厨房完全不能用了,吃饭只能在林场食堂解决;家具全都发霉腐烂了,也没法用了。老婆孩子受不了,去年搬镇上租房住了;我还在上班,晚上还得回这里凑合睡个觉。”

  记者在吉林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局采访了解到,成立于1946年的三岔子林业局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国有森工企业,60多年来一直是“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林区基础设施更是因陋就简,历史欠账多,几十年来职工大多居住在低矮潮湿的棚户房里,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时至今日,三岔子林业局还有800多户职工像万太勇一样,尚未搬离棚户区。

  与万太勇一家相比,刘胜林一家是幸运的。2009年,一家三口告别棚户房,搬到了白山市江源区的祥和小区。“1985年进山,娶媳妇生娃都在山里头;搬家的时候啥家具都没带出来,以后再也不用砍柴生火做饭了,冬天出门也不用担心家里冻起来了。”

  在三岔子林业局,已有10555户林场职工、改制下岗职工和林区农户乔迁新居,这些棚户区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根据规划,三岔子林业局林区范围内的棚户区改造将于2017年结束。

  “我们搞棚改,不仅改善了职工‘小、破、散’的居住环境,带来了职工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还赚来了一笔可观的生态账单,更引领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可谓是‘一举三得’。”三岔子林业局副局长刘凤平说。

  据统计,目前该局已安置林场职工3263户、8694人,占林场总数的80%;林场职工搬迁后,辖区内木材消耗直线下降。“以前每户冬季取暖至少就要烧掉5立方米木材,再加上生活中的其他木材消耗,每户每年的消耗量超过10立方米。”刘凤平说,这些职工搬迁后,每年至少减少木材消耗3.2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2000元计算,就相当于节约了6400万元。同时,这些职工迁出后留下的宅基地、农田地、自留地全部还林,总面积超过1200公顷,经济效益之外的生态效益难以估量。

  “当然,从企业角度来看,并不能直接拿到这些钱,但我们觉得这样做意义重大。”刘凤平说,林区的棚改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拆老屋、建新房,而是将其与生态建设、城镇化建设结合在了一起。

  白山市副市长王库介绍说,当地除了林业棚户区改造外,农业棚户区改造需求同样很大。“我们借鉴林业棚改经验,在农业棚户区改造中大力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