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南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全面铺开 农民吃下定心丸

2013年10月22日 11:1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海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办证工作在全省铺开,并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与此同时,包括广东、江苏等省份在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承包确权到户,无疑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拥有“登记证”后,农民可以放心地将自家土地进行流转,还可进行集体土地调整互换,提高土地产出率。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娜

  集体土地确权全省铺开

  截至今年9月,海南省共有1.7万户拿到了“权属明确、资质清晰”的土地“身份证”。消息显示,海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已在全省铺开,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

  实际上,海南省普遍存在农村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边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引发很多矛盾纠纷,成为农民上访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次集体土地确权工作,把每宗承包地块的位置、大小都标识出来,是个专业的“四至平面图”。这相当于给每个地块都定下“坐标点位”,让农民心里都有了底。

  另外,三亚、东方市还尝试建立土地管理系统,为土地建“电子档案”。用户只需登录自助服务终端机系统,就可以查询到每个村、每户农民的土地情况,为彻底解决农村因为土地纠纷引发的各种矛盾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包括广东、湖北、江苏等省在内的地区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早在1978年就定下调子,即集体拥有所有权、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主任、教授冯开文表示,目前全国铺开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正是在明确农户拥有这种承包经营权利。

  不过,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照新则认为,1978年的土地改革相当于是制度层面的相对确权,是一个相对位置的确定;目前这一轮土地确权是执行层面,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确权到户,稳定农户的土地承包权。

  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冯开文解释,土地确权后,政府部门给农民颁发的登记证,相当于把农民对土地的承包使用权利法律化,农民可以借此来追求自己的权益。

  “尤其现在有2.6亿农民工,有了登记证后,进城后更没有后顾之忧。”冯开文说,一来这些农民工如果在城市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还可以回到农村去,二来农民手里有了“证”,土地流转程序也可以进行得比较顺畅。

  实际上,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然以农户之间的自发性流转为主,承包权不太稳定,且农户不愿长期流转。“土地没有确权之前,农民难免有后顾之忧。”张照新说,现在土地确权后,由于各户权责明晰,农民可以放心进行土地流转。

  “这对农户自发性流转非常有用。”冯开文也表示,如果农民手里没有“证”,需要通过村委会来确认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并确定协议,有了“证”以后农民之间可以自己确立协议,可较大规模减少撂荒。

  张照新补充,在我国南方省份,由于土地分割化比较严重,土地边界都是靠田垄来解决。土地确权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明确土地确切面积和位置,可更方便土地承包者规划使用成片土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

  实际上,这在海南的土地确权试验中得到验证。以澄迈县永发镇大山村为例,该村一共2900亩土地,被切分成为3000多块,105户农户所有,平均每户有28块,其中最小不足2分,最大不超过2亩。

  利用新一轮土地确权工作,永发镇还制定了集体土地调整互换,将零碎土地进行整合。在大山村,3000多块土地被整合成158块,实现连片集中,不再有零碎地,方便机耕和管理。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仍待探索

  张照新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由于我国特殊国情,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种权利,而这轮土地确权正是为了“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即让农户更加放心流转,对搞活经营权是有好处的。

  在冯开文看来,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产权交易机制仍有难度。“现在出现的成都模式、苏州模式、嘉兴模式等,都存在一个问题,未参与交易土地的产权不清晰,尤其是集体产权如何去量化。”

  张照新也表示,目前来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制度仍然处在地方探索阶段。“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土地交易而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他认为,现在各地可以就土地流转成立服务机构,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的义务和权利,并给予纠纷仲裁。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