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重庆首套房贷占比达98% 不存在停贷风险 (2)

2013年11月04日 13:20 来源:华龙网 参与互动(0)

  房贷

  首套房贷占比达98%

  数据: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以房贷为主的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3596.23亿元,较年初增加561.26亿元,同比多增292.38亿元。剔除非个人房贷部分,前三季度发放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3330.1亿元,同比增长20.6%。前八月个人房贷发放持续增速回升。其中,8月单月同比增长22.9%,创下2012年以来的新高。

  解读:“前三季度的总体情况是,重庆市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实现稳步增长。”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货币信贷处副处长古旻表示,重庆居民购买首套房的融资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1~9月,首套房贷款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中的占比达到98%,发放额是去年同期的1.85倍。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最近两个月的新开盘项目中,约有7成的项目推出套内40~60平方米的小户型。

  按照银行信贷前松后紧的惯例,个人房贷在四季度会面临停贷危机吗?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透露,全市18家主要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银行中,除个别机构外,绝大多数网点可正常受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同时,商报记者还了解到,大多数银行的个人房贷投放计划没有减少,有6家银行还调增了房贷投放计划额度。“年末是高峰,信贷一般比较紧张,去年曾出现过缺乏额度导致房贷堰塞湖的情况,所以我们提前多申请了一点额度,有备无患。”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人士向商报记者表示。

  在北京等地陆续出台房产调控措施之际,重庆市场是否会跟进出台后续调控措施?对此,人行重庆营管部人士分析说,重庆房地产市场涉及二套房贷的比例很低,仅占房贷总量的2%左右,表明重庆楼市相对理性,预计出台后续调控措施的可能性很小。

  相关

  战略性支柱产业等为信贷支持重点

  哪些行业在前三季度受到了银行青睐,容易拿到贷款?昨日,商报记者了解到,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人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结合重庆实际出台了《关于做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金融支持工作的指导意见》,从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把握金融支持重点,强化多种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具体落实意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金融支持工作。其中,战略性支柱产业、小微企业金融和民生金融都是银行信贷的重点支持对象。

  一是助推支柱产业加快发展。通过银行授信、银团贷款、项目融资、专项贷款等产业链融资方式,积极支持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电子工业、能源、劳动密集型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9月末,信息产业、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21.80%和23.06%。

  二是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客户下沉”战略,不断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和企业群融资,确保实现“两个不低于”。

  三是持续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深化以“三权”为核心的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对涉农项目、农业企业、各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授信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涉农贷款占比。9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3263.93亿元,同比增长18.25%。

  四是全力推进民生金融发展。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贷款等产品的作用,支持创业就业、支持微型企业发展。1~9月,全市承贷银行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7.6亿元,超过2012年全年贷款发放额,当年累计支持7万余名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就业。

  五是积极发展消费金融业务。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合理信贷需求。配合汽车惠农、家电惠民等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汽车下乡、家电下乡消费贷款等业务。9月末,全市汽车消费类贷款比年初增长30.06%。

  链接

  跨境人民币业务往来地域进一步扩展

  昨日,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发布消息称,1~9月,全市各银行机构共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525.68亿元,同比增长37.55%。其中,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42.99亿元,同比增长21.4个百分点;跨境资本交易额282.69亿元,同比增长55.31%。自业务启动至2013年9月末,与重庆发生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的境外地域已拓展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巴哈马、德国等83个国家和地区。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