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土地市场亟须打破“饥饿式供应”怪圈

2013年12月13日 07:2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 一周评论

  2013年,北京土地市场高调收官,完成今年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土地成交量加大对平抑房价来说本是好事,但由于未来土地出让情况不明朗,房企对土地的竞争愈发白热化,土地成交价格高企,购房人的恐慌并未减少。

  近些年,土地市场与新房价格的关系,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当房地产市场低迷时,房企资金链紧张,拿地热情渐退。土地市场随之陷入低迷,成交量明显减少,出让土地的溢价幅度也明显减小。这时就有人说,目前土地出让量少,会影响明年后年的供应量,市场供应量少,房价会快速上涨。从2011年北京土地市场的低迷与2013年房价的快速上涨情况来看,确实是这么回事。

  而当楼市一路高歌、快速上涨时,开发商回款顺畅、融资轻松,自然要大举拿地,扩张规模。这时土地市场上高价地频出,面包贵过面粉变得司空见惯。这时又有人说,地价这么贵,房价快速上涨是必然。从今年日光盘频现的情况看,大家似乎也认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这似乎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逻辑关系:当土地市场低迷,成交地块价格低的时候,得出的结论是未来房价会快速上涨。当土地市场火爆、高价地频出的时候,得出的结论同样是未来房价会快速上涨。

  记者手边放着两份统计数据,一份是2006年至今,历年的住宅用地成交面积,一份是2005年至今,历年的新建商品住房的成交套数。

  从2006年至今的近8年,住宅用地成交量总体没有明显上升,成交地块的楼面价却一路上涨。住宅建设用地供应最多的是2010年,为769.87万平米,之后的2011年和2012年总和,却只有743.86万平米。而出让成交的住宅用地楼面价,却从2006年的2785元/平米,涨到了今年1-10月的9774元/平米。如果考虑到地块位置的外扩,实际价格上涨幅度更大。

  而从2005年至今的近9年,北京新房年成交量超过15万套的只有2005年、2006年和2009年3个年份。而北京房地产真正进入价格的快速上涨时期,实际上是在2007年。新房的成交均价,则从2005年的7173.1元/平米,涨到了今年1-10月的23080元/平米。

  按理说,当年的项目多数集中在朝阳、海淀的三四环之间,如今的项目多集中在通州、大兴、房山、昌平的五、六环外,供地区域的面积成倍增加,土地供应量和楼市供应量完全有理由逐年增加。但是实际上,这两者的供应量,八九年以来,却一直呈总体持平甚至下降的趋势。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应不足,才是导致地价与房价高企的根本原因。只有告别饥饿式供应,大幅增加住宅用地的土地供应量,缓解供需矛盾才是解决房价问题的根本。

  新京报记者 刘狄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