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3楼市回顾:北上广深越控越涨 雷言雷语不断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1月18日 17:4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最终房价以整体继续呈现上涨势头收官,70个城市的平均同比涨幅达到了9.7,接近2010年初创造的历史最高值,这对让很多普通购房者都称不上好消息,那么未来楼市又将何去何从?回过头来看看,这一年房价究竟是如何变成了今天的摸样?

  春去春来,寒暑易节。应该说,全年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仍然贯穿始终,然而城市房价走势已经在2013年年中出现分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一线城市轮番占据房价上涨“榜首”,而一些二三线城市房价已经出现疲软态势。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房价热中的2013年。

  3月 “新国五条”致交易量暴增

  春暖花开的3月,是2013年全年房价中绕不过去的月份。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国五条”细则,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其中,对二手房交易征收差额20%个税成为最大看点。在当月的全国两会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明了坚决执行“新国五条”的决心。

  姜伟新:这个文件一定要坚决执行,对于当前社会争议,住建部已经关注到,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再完善。

  一边是政府调控的坚决态度,另一边是北京、上海等地的二手房过户大厅内,购房者为了赶在地方细则出台前、挤破脑袋也要完成过户。有的购房者甚至凌晨五点到过户大厅外自发排队的情景。3月底,尘埃落定,北京、上海、重庆等地陆续出台“国五条”地方实施细则。

  北京二手房中介协会会长李文杰:全国各地的交易量在三月份出现了暴增,北京市达到4万多套,达到了三年来的最高峰,有一部分是担心税收政策调整后,购房支出增加以后,搭车提前购房。

  5月 恐涨预期不变 楼市价格走高

  随着天气的回暖,全国的楼市价格也随之走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5月房价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65个和64个。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当时表示,国五条进行执行阶段,但市场整体恐涨预期没有改变,大部分城市国五条落地细则与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张大伟:房价想实现的平稳,难度依然非常大。目前如果说没有一些建设性政策继续出现的话,房价继续向上或即使是放缓的话,上涨的趋势也是很难出现变动的。

  8月 一二线城市楼市现“分水岭”

  进入8月,当全国天气达到“酷暑”时节,一线、二线城市的楼市却出现了“分水岭”,北上广深继续领跑全国房价涨幅,而宁波、温州、安庆和九江出现不同程度环比价格下降。8月温州首先放松限购人群,成为全国46个限购城市中,首个对限购令进行调整的城市,随后芜湖、徐州等城市也开始对调控政策松绑,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说,这还是由于一线城市掌握了太多资源,

  胡景晖:人口聚集效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公共资源配套等等问题,现在人口聚居效应很明确,所以一些二三线城市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所以这样的话,房价其实基本上是涨不动了。

  11月 三中全会明确深化改革 一线城市抑制上涨预期

  在经历了传统楼市“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后,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明确重点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不同城市由于市场走势分化,政策取向也各有不同。温州、芜湖等二线市场,已经随着冬季的到来,进入到持续低迷阶段,当地在不突破调控底线的前提下,微调调控政策以促进需求释放。

  北京则在11月推出2万套自住型商品房,上海将二套房贷首付款比例从60%调整为不小于70%,希望抑制房价上涨预期。但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建林却表示,北京、上海的房价二十年不会跌。

  王建林:北上广,或者说北京上海,可预见的话,二十年内。不要说北京市,伦敦市现在住房的需求比是1:2,需求是2,供应是1,就是因为伦敦不是英国人的伦敦,也不是欧洲人的伦敦,而是世界人的伦敦。北京将来一定也是这样的。

  12月 69城市同比上涨

  进入12月,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房价则以整体上涨收官,呈现出从2006年统计局公布房价指数历史来,新建商品房中,4个一线城市首次全部同比年度涨幅超过20%。70个城市的平均同比涨幅达到了9.7,也已经接近2010年初创造的历史最高值;此外,首次出现69个城市全部同比上涨。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这都预示着2013年整体市场热度可以说是仅次于2009-2010年的最高点,2014年又将如何前行?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