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报告称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房地产交易超50亿美元

2014年01月22日 17: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月22日电 根据知名房地产及资本管理公司Jones Lang LaSalle的报告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房地产交易达到50亿美元,已经超过2012年总和40亿美元的记录。自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投资者的目光就放到了全世界,其中美国、欧洲、新加坡和澳洲最受投资者青睐。

  随着国内房地产趋于饱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以及人民对外升值的影响,越来越多地产公司选择将目光移向海外。2013年10月,绿地集团(Greenland Group)收购纽约Atlantic Yards内一处包含15幢楼的项目的多数股权,这笔交易预计将成为中国房企对美国地产的最大投资。同月,复星国际以7.25亿美元购买纽约A级办公楼。

  同时,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服务公司CBRE(世邦魏理仕)预测,随着人民币走强,监管政策放松,中国保险公司预计会投资144亿美元在海外购置商业地产。中国去年放松了对保险公司购买海外房地产和其他资产的监管,该举动料帮助改善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而今年迄今人民币兑英镑累计升值6.3%,兑加元升值8.2%。

  CBRE中国研究主管Frank Chen说:“大部分资本充足的中国投资者正面临受限的本土投资渠道。考虑到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逐步上升的购买力因素,现在是中国资本进入海外市场的理想时间。”

  2012年中国保险公司总机资产达1.2万亿美元,新的监管规定允许这些机构最多将15%资产投资在非自用房地产板块。全球大部分保险基金在地产板块的资产配置在6%左右,其中20%在离岸市场。

  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额虽不及机构,但是他们也起到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根据北美房产投资集团(NAREIG)旗下的北美购房网介绍,目前在海外购置地产的个人投资者大致分为3类:第一类是移民或者度假的住宅需求;第二类是家长为孩子选择学区房的教育需求;第三类是以投资为首要目的,将地产作为固定收益理财产品,这类投资者普遍都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比较了解美国商业地产的情况。

  第一、二类投资者因为工作、移民或者教育的需求,需在美国居住生活。根据美国移民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所有的EB5投资移民申请人中,中国大陆籍公民占50.09%。这些新移民的到来,也拉动了美国国内的住宅市场。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2013年11月发布《开放门户报告》,中国连续第四年成为向美国输送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在美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已逼近24万人,比上一学年增长了21.4%。并且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正处于低龄化趋势,并持续升温,留学低龄化也拉动了美国当地学区房的需求。

  第三类投资者多为国内高净值投资者,并且对美国的商业地产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投资的地产以NNN净租约商铺为主,此类地产不需业主管理,每年有固定的租金收益,且租约多是和大公司签订的长租约,因此风险较低,例如投资沃尔玛、Costco、麦当劳等物业。此类地产投资回报率在5%-8%之间,附带土地升值的潜力,非常受国内投资者欢迎。

  除去“0管理责任”外,商业地产最吸引中国投资者的是“稳定”。6年前美国金融危机历历在目,各分析机构以及投行高管都警告,断定在住宅地产崩盘后,商业地产会紧随其后。然而,商业地产并没有像住宅市场那样一落千丈。Nin-Hai Tseng在CNN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商业地产市场相对理性健康,没有过剩供给。Tseng同时指出,即使商业地产价格下跌,但是商业地产拥有者仍能按照租约每月获得固定收益,这也减轻了低价下跌带来的影响。

  北美购房网CEO Hunter Lin表示,前来咨询商业地产的客户大多是国内的高端投资者。他们关注全球时局动向,本身对市场有所了解,希望能将手上的资金投入到一个“风险-收益”最优比的项目上。Hunter还表示,为了更好的帮助大额海外房地产投资,尤其是中心企业海外投资,北美购房网特推出了国内首支QDII海外不动产专户,帮助国内投资者直接以人民币购买海外地产。该基金也被Yahoo! Finance, AOL DailyFinance等多家国外金融新闻门户网站报道。我们有理由相信,2014年的海外地产直接投资金额会增长的更快,个人、机构投资者会更多。

【编辑:王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