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海地产采用中央集权管理 大部制或为重组铺路

2014年01月23日 10:13 来源:时代周报 参与互动(0)

中海地产采用中央集权管理 或为重组铺路

  本报记者 赵夏蓉 发自广州

  2013年房企千亿军团扩容至7家,中海地产(中海九号公馆中海尚湖世家)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00688.HK,下称“中海地产”)、恒大(03333.HK)和碧桂园(02007.HK)首次强势挺进。千亿房企之间差距拉小,竞争激烈。各大房企也纷纷强化“内生式”驱动与“外延式”扩张,“变法”谋求战略突破,以确保地位稳固。中海地产亦然。

  有母公司巨量资产注入承诺在先,全年又狂扫1667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且欲舍弃实施多年的区域化管理,中海地产正摩拳擦掌酝酿变革,这将是为重组铺路,做大做强中海地产,全力挑战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万科。

  2020年或现万亿级企业

  2013年,万科(000002.SZ)、绿地、万达、保利(600048.SH)、中海、恒大、碧桂园共同成为2013年千亿军团的成员,稳居第一阵营。

  克而瑞的研究数据显示,从增长性来看,房企阵营正呈现明显的“越大越快”现象,即销售规模越大,销售增势越强。比如,千亿级企业销售额平均年增长45.57%,500亿-1000亿级的企业平均年增速43.18%,而100亿-500亿元级的企业平均年增速37.59%,均高于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0%的年增速。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从规模的角度来讲,龙头房企反而在楼市“常态化”调控市场背景下“芝麻开花节节高”。伴随着龙头房企的“速度与激情”,未来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局面正在持续。按照近几年龙头房企的规模化速度,预计2020年前将出现10000亿元销售金额的超级巨无霸房企。

  而后千亿时代,这些龙头房企的营收也越来越多元化,都在各自寻求突破,跨界、出海的戏码不断上演。

  而对于中海地产,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面对千亿房企竞争激烈,中海地产应该往五个方面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一是,整合中建地产的资产,增加资产份额,快速做大。二是,调整管理模式,改为大部制纵向一体化管理。三是,增加土地储备规模与人才。四是,可以考虑到美国再上市,并且挖掘更多融资渠道。五是,提高资金周转率与销售速度。”

  大部制管理或为重组铺路

  据知情人士爆料,在万科等实行区域化管理以扩大规模的时候,善于成本控制的中海地产反其道而行,舍弃已实行多年的区域化制度,改为大部制纵向一体化管理,即将在集团层面组建工程、营销、财务三公司,实行全国纵向一体化职能管理。而中海地产方面对此并未否认,在答复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时称:目前内部组织架构一直在调整,全盘会怎么调,暂时没有对外公布的消息。

  中海地产在全国共有五大区域,按照上述说法,那么已经改成了大总部平台+大前线战略的布局。原中海地产将更专注于前期的拿地、报建、融资等工作,而新成立的工程公司、营销公司将专门负责后期的工程、营销工作。

  “显然两种组织架构都有其优劣,所谓‘大部制垂直管理’,也即集权,在推动重大变革时,这种组织能对变革产生极大的推动力和效率。”有业内人士对此评价。“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在于,穿插于‘大部’间的项目,由于不同‘大部’;都会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容易导致中间环节过多,对单一项目而言,成本可能会提高。 同时也会一定程度降低中低层机动性。”

  但对于中海地产而言,目前实际上正在变革当中,即中建系的重组,因为也有分析指出这或许仍是为重组做铺垫。

  2013年8月,中海系打出了重组的信号,根据计划,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601668.SH,下称“中国建筑”)拟将房地产事业部、中国中建地产有限公司(下称“中建地产”)及中建国际(中建·红杉溪谷中建国际港)建设有限公司(03311.HK,下称“中建国际”)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地产。如果相关的土地及房地产发展项目未能通过出售注入公司,中国建筑拟委托中海管理余下的房地产发展项目。而当时中海地产亦进行人事调整,被指是在为重组做铺垫,孔庆平卸任董事局主席职位,改由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郝建民接任。

  而此次的组织调整也是在为资产注入铺路。“这表明中海地产整合中建系地产资源已经加速。目的是调整公司管理结构,增加资产总额与加快转型,最关键是有利于加速销售进度。”谢逸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资产注入弥补产业短板

  业内通常将中国建筑旗下的中海地产、中建地产分开排名,而对中建系的整体房地产业务缺乏关注。

  但中国建筑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建筑全年房地产业务销售额14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8.9%,销售面积12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8%,土地储备已经高达7599万平方米。可见,目前中建系的房地产业务总量仅次于万科、绿地,位列行业第三名。

  此前,由于中建系地产业务庞大复杂,分散的发展模式一度阻碍着其效率的发挥。孔庆平此前表示,“目前中建旗下三家公司均在运营房地产业务,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有意将中建旗下房地产资源发挥至最高水平。”

  中建系的地产业务几乎全部由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囊括。以2012年的数据为例,中国建筑的房地产销售总额为1106亿元,其中2012年中海地产实现1115.2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约880亿元),中建地产实现206亿元,几乎全部由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贡献。虽然此前的相关公告表示,中国建筑原则上拟不再新增直营从事纯粹房地产开发业务,但由其属下各工程局及设计院等运营之房地产发展业务除外。尽管如此,由于工程局和设计院的地产业务相对来说占比不大,这次拟注入的也几乎是中国建筑余下的全部地产业务。孔庆平在2013年中海地产中期业绩发布会当日也透露,正研究由母公司中国建筑注入的地产相关资产价值约500亿元人民币。

  按照中国建筑的数据,如果将资产注入,那么中海地产的总土地储备至少会达到7000万平方米的规模。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员丁玥表示,拟注入或托管的项目与土地储备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经营,盈利能力和资产周转速度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无疑,中海地产一直以来的盈利指数高于其他龙头房企,如获得这些资产注入,加之效益提升,将挑战行业龙头万科。

  而近年来,中国建筑正积极利用自身综合性建筑公司的优势,向城市综合体运营商模式转型,同时兼顾一级土地开发和保障性民生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二级房地产开发。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间,中国建筑在施工的城市综合建设及统筹城乡项目13个,累计完成投资额149 亿元,仅完成1055 亿元计划投资总额的小部分,主要由中建地产运营负责,显然,这些资产一旦纳入中海,无疑将会弥补中海地产在商业地产的短板。

  除此之外,中海地产自身也迅速扩充土地储备。2013年,中海累计新增土地储备1666.5万平方米,其中新增权益土地储备1595.9万平方米,是原定计划的2倍多。尤其在年末,更是加速加仓,仅12月份,就于福州市、沈阳市、无锡市、佛山市及长春市新增项目5个,总权益发展面积503.45万平方米,需支付地价138亿元。此外,中海宏洋于绍兴市新增项目1个,总权益发展面积24.04万平方米,需支付地价4.6亿元。

  “中海应该谋自身领域的突破,比如利用母公司产业领域优势,可以在产业地产领域发挥其最大化的优势。”张宏伟对时代周报记者。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