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超三成银行上浮首套房贷利率 停贷限贷银行增多

2014年03月06日 14:2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想在年初获得优惠房贷的胡先生最近又被浇了一盆冷水。以过去多年的经验,年初是贷款最为宽松的时期,这时候申请首套房优惠利率较容易获批。但今年房贷市场期盼的“年初松”的放贷局面不仅没有到来,反而今年房贷利率优惠几乎全部消失,且贷款难度依然较大。

  据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发布的《中国房贷市场2月度分析报告》显示,春节过后, 42%的银行首套房房贷维持基准利率,34%的银行出现上浮5%-20%不等。针对利润较高的二套房业务,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0%-40%不等,贷款审批难度持续加大,部分银行审批时间延长1-2月不等,“慢节奏”愈演愈烈。

  首套房贷优惠基本消失,仅4城市有85折

  好不容易盼到了最近二手房价出现了一些松动,胡先生心想该是自己出手置业的时候了。因为年初首套房贷往往比较容易获得优惠,即使得不到八五折,九折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没想到,胡先生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了解,2月以来,房贷利率优惠正在逐步消失,首套房贷利率“零优惠”渐成主流,房贷收紧成为主旋律。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首套房还可执行8.5折优惠的城市仅剩北京、天津、南京、哈尔滨4城;执行9折利率优惠的有9城;执行9.5折利率优惠的有5城,其他城市基本提至基准利率或更高。

  房贷变相搭售“卷土重来”

  进入2014年,房贷依然是卖方市场,由于银行近来放款额度持续趋紧,银行房贷捆绑搭售理财产品、强制存款又“卷土重来”。

  庞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去银行咨询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贷款100万以下,光大银行首套房贷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5%;100万以上,按基准利率计算,但需要‘带条件’购买该行的理财产品。”

  “融360”的分析人士也反映,部分银行在用户申报房贷业务时,要求客户购买该行理财产品或存款等条件才能享受最低优惠或放贷,否则可能需要等贷一到三个月不等,而且利率较高。

  超一成银行停止二套房贷

  2月,作为房贷主力军的五大行和邮储银行对房贷收紧,中小银行在房贷发放上更是缺乏积极性,有些中小银行干脆直接停止房贷业务或部分停止二套房贷业务。据“融360”数据显示,在调查的27个城市中有21个城市有停贷现象。统计显示,停贷银行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如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

  另外,有65.08%的银行执行1.1倍利率,有5.94%的银行执行1.15倍利率,有15.91%的银行执行1.2倍利率,还有2.38%执行1.3倍利率。

  2月二套房执行1.2倍及以上利率的银行占比达18.29%,较去年12月17.74%占比小幅升高, 可见二套房购买成本增加较快。

  三大主因造成停贷限贷

  对于2014年初房贷市场收紧情况,“融360”分析师认为:首先是去年积压单使得银行额度用尽。去年下半年因额度紧张,致使许多贷款单子无法放款,一直积压。1月份银行集中处理去年积压单,占用了新年第一季度的贷款额度。今年银行为避免去年年初突击放贷造成年末紧张局面,要求均匀放贷以保证年末仍有额度,各月之间贷款规模相近。2月“融360”在调查银行网点时,发现银行新年放款主要在消化旧的单子,新的房贷申请仍需排长队,导致2月额度整体偏紧。

  其次是房贷利润低,银行放弃房贷。在利润市场化和资金成本很高的背景下,银行更愿意把资金投向有更高回报的地方,比如利率上浮10%甚至30%的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等。利润高的先放,利润低的后放,甚至缓放。对银行来说,房贷在过去是优质业务,但现在已被银行视作鸡肋。个人住房贷款年限较长,一般长度数十年,利率还打折优惠,而企业贷款、消费贷两三年内即可收回,且贷款利率通常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较房贷利润空间大。

  而“伟嘉安捷”分析人士吴昊则认为,导致银行年初停贷限贷的主因是银行资金偏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吸收资金成本的能力不断下降。除去集中解决旧单子以外,今年银行也调整了放贷节奏,从去年的集中放贷转而进行按月配比额度,因此整体资金面都处在偏紧状态。另外,类似“余额宝”这样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衍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挑动着银行的神经。年内银行融资成本和渠道的转型压力正逐渐加大,短期内流动性并不会大量释放。“伟嘉安捷”指出,在整体房产调控力度从严的环境下,银行的资金面仍将以偏紧为主,放贷紧张的情况在短期内不易打破。因此“伟嘉安捷”预计3月房贷市场的走势将呈稳中有升的趋势。文/本报记者 周宏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