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4年一季度全国地价涨幅收窄 土地市场渐趋冷

2014年04月16日 08: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2014年一季度全国地价涨幅收窄土地市场渐趋冷
    昨天,国土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地价上涨,但是环比增幅收窄,同比增速趋稳。

  中新网4月16日电(房产频道 孙建永)昨天,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今年一季度全国城市地价监测成果,显示第一季度地价继续上涨但涨幅环比收窄,这也是地价涨幅在7个季度后首次收窄。据了解,多个城市土地市场在一季度各月呈现由热变冷的趋势,业内分析认为,2014年第二季度,我国商业、住宅地价上涨态势或将进一步趋。

  105个监测城市地价涨幅出现7季度首次收窄

  昨天,国土资源部发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城市地价监测成果,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地价上涨,但是环比增幅收窄,同比增速趋稳。

  中新网房产频道从该监测报告中看到,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监测的105个城市综合地价环比增速为1.89%,涨幅在7个季度后首次出现收窄,较上一季度下降了0.17个百分点。

  从土地用途来看,第一季度,商服地价环比增长率较上一季度放缓0.56个百分点,为1.73%;住宅地价环比增长率高于商服地价,为2.11%,但增速较上一季度回落0.53个百分点;工业地价环比增速为1.71%,较上一季度增加了0.39个百分点。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分析称:“由于前期连续多个季度环比上涨,本季度综合、商服、住宅地价同比增幅仍处于较高位,但涨势趋稳。第一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63%、8.17%、9.52%和5.27%,较上一季度分别上升了0.61、0.24、0.57和0.82个百分点。这几个数字与去年的水平相比是明显的降低。”

  另外,一季度异常交易地块数量、平均溢价率等指标明显下降,市场成交相对平稳。据了解,截至2014年3月31日,一季度上报成交异常交易地块90宗,较2013年第四季度减少了94宗,降幅超过50%。平均溢价率为104%,环比、同比分别下降了19和16个百分点。平均竞价轮次为84次,环比上涨17%,同比上涨25%。

  “总体看来,一季度各地成交的异常地块平均竞价轮次有所上升,显示购地需求和竞争强度依然较高,但成交异常交易地块数量及平均溢价率呈现下降趋势,市场成交相对理性。”赵松说。

  一季度3个月土地市场由热到冷

  中新网房产频道梳理发现,2014年一季度,多数城市尤其是重点城市土地市场先热后冷。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昨天提供给本网的资料显示,2014年一季度,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推出量同比下降3.6%,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12.8%,前两月市场维持火热,3月成交热度消减。

  一季度各月出让金环比均下降,但1、2月土地市场延续去年底的升温态势,各类土地出让金均远高于去年同期,前两月出让金即占一季度总额的82%,3月土地市场热度有所缓解,出让金同比大降29.9%,该季度出让金的同比增长动力主。

  记者了解发现,北京、上海等城市土地市场在今年1、2月份成交火热,土地出让金不断创出新高,但是进入三月份以后土地成交势头明显降了下来。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公开资料显示,3月份北京仅成交住宅地块4宗,自3月10日成交1宗之后,经历了15天的空档期,3月26日、27日两天才再度有3宗宅地成交。

  为此,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认为,从26日和27日两天的成交情况看,受一季度北京市场成交偏冷、楼市观望情绪浓厚、拿地成本不断升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房企拿地的意愿显示出有所下降的苗头。如果未来4、5月份楼市成交情况仍不及预期,二季度土地市场成交或将有所降温。

  近日,钱江晚报用“从沸点到冰点”来形容今年一季度的土地市场,报道称,2014年1月,杭州主城区共出让了24宗土地,土地出让金额约为298.6亿元,延续了去年的热度;而2014年2月,主城区出让量急剧下降,降为5宗,出让金额为75.3亿元;再到3月份,市场更加恶化,杭州主城区土地出让金额为零。

  谈到未来一段时间内土地市场的走势,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和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在政府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2014年第二季度,我国商业、住宅地价上涨态势或将进一步趋稳,工业地价将持续温和上涨;城市间分化态势更为明显,部分城市地价或将止涨回落。(中新网房产频道)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