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济楼市"金三银四"泡汤 房企以价换量或成常态

2014年04月29日 14:34 来源:大众网 参与互动(0)

  最近一段时间,“崩盘” 阴影一直困扰着楼市。尽管多数人并不认为楼市会即刻“崩盘”,但楼市降价动作渐多却成不争的事实。同时,不少城市库存高企,后续房价走低压力犹存。特别是房地产类贷款收紧,加剧了楼市的低迷。在不少城市“放松调控”的传言频出之际,楼市到底将走向何方?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内业人士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开发商会坚持“跑量”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现金为王,以价换量或成常态。未雨绸缪

  “现在不降价的盘已经卖不动了,有点山雨欲来的感觉。”就在刚刚结束的齐鲁春季房展上,济南一家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的总经理袁杰告诉导报记者。在房展上,导报记者注意到,不少楼盘以房展优惠为名行优惠之实,而且幅度不小。除此之外,还以赠送精装修、家具、家电或者以很大的折扣购买地下室或车位等方式进行优惠。年年被寄予厚望的“金三银四”楼市“小阳春”,今年已注定“泡汤”。

  导报记者注意到,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地数据显示,在价格初现松动迹象的背景下,不论一手新房还是二手房,成交量均较3月继续下滑。在成交量下滑的同时,楼盘降价动作也越来越多。在杭州,此前均价1.7万元/平方米的“雅戈尔西溪晴雪”项目,均价降至1.4万元/平方米左右;还有一家楼盘,开盘时90平方米户型均价约为3.55万元/平方米,而即将新推的90平方米户型产品,总价则控制在300万元以内。对比来看,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上海,4月份前20天,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为2.53万元/平方米,较3月同期下跌12.69%。在成都,高端楼盘“铂雅苑”突然宣布降价,毛坯房均价由早前的8800元/平方米降至7000元/平方米,精装房均价直接从之前的1.88万元/平方米,降至1.3万元/平方米左右,最高降价幅度近6000余元/平方米 。同样位于成都二环的九龙仓御园二期、三期、御公馆等项目,大幅降价达5000元/平方米。某业主买房后不到一个月,就亏了37万元。与此同时,常州、长沙等地部分楼盘价格也出现松动,甚至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个别楼盘也开始打折促销。尽管这些城市房价整体仍在高位运行,但经由个别楼盘降价,房价走高趋势减缓,加之市场信心受到影响,降价有可能进一步“扩围”。部分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房价,下降也十分明显。

  “其实开发商资金情况目前还是不错的,降价优惠是做未雨绸缪的打算,因为现在降价就能卖得动,最怕的是挺到最后降价还卖不动,那还不如早降。”在袁杰看来,尽管济南市目前尚未有真正降价促销的楼盘,但实质上各家楼盘都在以其他方式进行降价促销。回笼资金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以往不同,一些降价楼盘没有迎来高去库存化,而是依旧“卖不动”。这除了购房者信心不足、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外,更大的原因是在楼市成交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个人住房贷款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收紧,增加了购房者的成本,房价下降被上浮的房贷利息吞噬。加上开发贷收紧,房地产业陷入“双紧”困境。济南一家国有银行的个贷部经理杨毅南告诉导报记者,目前银行对于房产的贷款仍然在紧缩,不仅要限制贷款的额度,还要对存贷比进行严格控制,即根据存款来控制贷款的数量。过去是有多少房贷就放多少款,而现在是压着不放,短的要一两个月才放款,时间长的就更没有定数。在贷款利率方面,对于房贷的优惠越来越少,多数银行对于房贷利率都要上浮。除此之外,限购依然没放松,房产政策的不明朗也加速了开发商降价跑量的决心。

  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认为,不少城市的楼市近期出现降价明显的项目,不同程度都存在前期定位过高的问题。因此,为回收资金做出价格策略调整实属正常,并不意味着整个楼市开始进入价格下行趋势。

  “从房地产供给来看,由于前几年房地产商大量拿地盖楼,市场上供给量充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压制了房价上涨的势头。”韩长吉分析。中国指数研究院的分析认为,房地产信贷未明显放松,房价下跌的恐慌情绪逐步蔓延,部分开发商为回笼资金,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平价开盘项目居多,少数楼盘降价促销,供应有所增加;而多数购房者对后期市场预期不稳,继续保持观望。上海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银行信贷紧缩的市场背景下,对于大型企业来讲,此时布局区域内个别楼盘大幅降价更多的是表现为战略调整,而不是资金面短缺的市场表现。“开发商通过降价清盘尽快回笼资金,然后将回笼的资金投资到优势区域,同时,通过拿地换仓谋求下一轮市场发展机会,最终实现布局战略总体保持合理健康 。” 在他看来,开发商仍需在“量”上做文章,坚持“跑量”回笼资金,而不应在价格上做太多考虑。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