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购学位房难入学 开发商一手盖楼一手建校?

2014年05月22日 11:3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学位紧缺

  来自教育部门负责人公布的消息,东莞目前学位(公办)缺口达到16万之多。学位紧缺,导致部分镇街购买学位房的业主子女面临无校可上的窘境。

  面对如此局面,日前,市国土局局长刘杰抛出一个解决之道:东莞可以考虑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将学校的建设交给住宅开发商,今后,开发商建项目时承担“顺便”建学校的任务。对此,部分受访的开发商和地产研究人士表示这是好事,但是如何防范开发商向市场转嫁成本值得研究。

  文/记者陈明 图/记者卢政

  学位紧缺 购学位房难入学

  随着九月份小学新生入学的时间越来越近,市区内一些业主越来越焦虑。这些新莞人几年前购房入住新家,按照当时开发商的宣传资料,购房入住的业主子女将自动享受就近入读公校的政策。这无疑是大家最大的购房动力。

  来自韶关,目前在南城区经商的刘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早前听说南城区某著名小区推出购房就近入读公校的消息,两夫妻毫不犹豫举债购房。这样的购房户目前在东莞市中心区不在少数。然而今年四月份,一些家长们去就近学校咨询报名事宜,却被告知,孩子要顺利入学,必须出具一系列的证明材料,而有些材料在实际操作中根本办不到。家长们开始怀疑,这实际上是学校学位不够,变相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因此,也导致业主和开发商摩擦不断。

  记者了解到,这一现象主要集中于西平、宏图路、运河沿岸等若干个知名社区。直到记者发稿时,情况终于有了进展,昨日刘先生等人告诉记者,南城区教育部门、学校有了明确回复,所有购买学位房的业主孩子可以先报名入读公校,其他证明以后补办。

  多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发商管理层坦言,在项目立项时,有关部门就收取了教育基金。比如按照当年的政策,万江、南城等街道按照每平方米4元左右的标准。这些钱实际上就是交给政府扩建、新建公校的专门基金。开发商打出购房入学是有政策保障的。

  国土局:学位不够 建议考虑开发商在小区内配建学校

  日前,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靖波向媒体透露,目前全市(公办)学位紧缺程度前所未有,总量达16万个,如果按一个学生占地11平方米计算,东莞还需新增学校用地176万平方米。

  杨靖波说,未来公校建设必将有所转变,其中,在居住区中配建学校,是教育局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规划等前期工作主要权力在镇街等部门,教育局发言权有限。

  面对相应的话题,东莞市国土局长刘杰在随后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表示宁愿每年少开发一两个项目,也要保证学校用地,近年来,在用地指标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已先后解决了20多所中学、110多所幼儿园的新建、扩建项目用地。但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刘杰认为,可以借鉴外地城市的成功经验,比如韶关,当地建设学校的资金紧张,就让开发商在楼盘中配建学校。具体方法是:拍地时,在地块规划文件里明确提出,要建设多大规模的学校,建成后无偿交给政府使用。

  刘杰说:“如此做法,开发商可能有意见,说我小区内建的学校,附近其他楼盘的孩子也来上学,这不公平。但是,一方面学校是公共资源,必须加以满足,你买这块地就得接受这样的规划条件。另一方面,政府在拍卖地块时,可以把土地起拍价定得稍微低一点。”刘杰认为,规划、城建和相关部门可以考虑设立一个刚性指标,规定住宅达到多少规模,就必须配建相应学校。

  开发商:乐于接受 为楼盘增新卖点 业内人士:担心建校成本转嫁购房者

  学位房在地产业内也是近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部分最近因为学位房紧张遭遇业主迁怒的开发商,更是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充满关注。

  万科东莞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实际上早就有自建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只是一直以来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未能在已售的房源中得到实施。接下来的部分项目已经有了这些配套。

  上东国际高层管理人士袁飞认为,让开发商承担建设学校的义务,在深圳等地已经有不少成功的经验。深圳的具体做法是政府先行规划学校位置,拍卖该地块时,由开发商无条件承担工程建设任务,政府部门验收后,给予建筑成本的50%作为补贴。此外,学校所占用地面积予以免费。袁飞认为,实际上,开发商乐于接受这项任务,因为建成后,小区多了一个很好的卖点。

  不过,合富辉煌研究部李兴旺认为,让开发商承担建校的任务,如果监管不到位,小心开发商将成本转嫁到市场中,最后由购房者承担。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