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首开常青藤上周开盘 每平方米直降万元

2014年07月03日 09:5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上周末,北京又有多个楼盘推出新房源。市场观望的持续使入市的项目定价颇为谨慎,不论是刚需盘还是改善盘,均选择了低价入市。甚至像首开常青藤这样的多年老盘推出的90套特价房,相比该项目两个月前的价格,直降了近万元/平方米。

  价格的松动也直接导致这些项目的热销。业内人士表示,在信贷不松、政策也毫无刺激之下,能够促使购房人走出观望出手置业的因素只有合理的价格,从目前开发商的定价来看,以价换量显然也成了开发商的共识。

  低价入市楼盘成交不错

  上周末,泰禾一号街区、首开常青藤、泰禾拾景园、金地格林云墅、中海枫丹公馆这几个纯商品房都推出了新房源。

  从这些项目开盘当天的认购情况来看,多数项目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比如,泰禾一号街区,该项目开盘推出520套房源,认购461套;首开常青藤推出90套特价房源,当天认购率达到约九成。不仅是刚需盘销售情况较好,作为核心区改善型楼盘的中海枫丹公馆,上周末首次开盘也实现了较好的认购态势。从中海枫丹公馆开盘现场来看,除了低楼层的房源和400平方米的超大户型房源之外,楼层较好的改善型户型基本销售一空。

  之所以销售向好,在东亚新华地产营销中心总经理贾玉鹏看来,主要还是开发商谨慎、合理的定价所致。“可以说是都降了。”贾玉鹏说。

  以泰禾一号街区为例,该项目去年底首期入市,价格约32000元/平方米,而本期开盘价格约30000元/平方米,开盘当天还推出购买50平方米以下房源减12万、50-70平方米的房源减21万,超70平方米的房源减29万的活动。此外,开发商精装修赠送力度也有所增加,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赠送约2万元的家电组合。与泰禾一号街区同属一个板块的泰禾拾景园,上周末首次推出一栋楼70余套房源,之所以成交40余套,也与其降低价格预期有关。该项目最初的价格预期为33000元/平方米,而实际开盘价格约29000元/平方米,再加上家电赠送,可以说是在原先的价格预期的基础上以不到9折入市。

  不仅是泰禾不再扛价,首开常青藤上周的90套特价房,相比两个月前的售价,几乎直降近万元/平方米。包括中海枫丹公馆这样的核心区改善盘,不到65000元/平方米的价格送精装修,远不及该项目最低预售审批价格89696元/平方米。

  差异化推盘 开发商急成交

  楼市观望情绪蔓延数月,成交不济,现金的回笼成了各房企的首要目标。也正因此,才形成了开发商普遍降低价格预期以求走量的态势。

  与此同时,一些开发商也开始选择退出差异化的产品来千方百计促成交。以金地格林云墅为例,该项目上周末推出10套叠拼产品以及部分商业产品。

  对于一次只加推10套新房源,某国企开发商表示,显然这是市场不好的时候,开发商惯用的“小步快跑”策略。从开发商只推10套新房源,实际上也可以看得出项目的意向购房人的积蓄数量不足。一次推少量房源,不仅可以较有把握地实现成交,而且也可以营造开盘热销的氛围。

  另外,某国企开发商分析,现在市场成交主体还是刚需产品,开发商对这一层次的购房人争抢激烈。金地格林云墅暂停主推洋房产品,而转向别墅,实际上也存在避开市场竞争热点的意图。“尤其是同时推出该项目的商业街产品,开发商可谓是只要能回款,什么产品都不再捂着了。”该房企人士说。

  事实上,为了加快回款,开发商早在几个月前就拿出一些“压箱底”的产品开卖了。比如,龙湖时代天街在几个月前,就大量销售地下储藏室。

  刚需唱主角

  北京楼市连续3周成交破千套

  房企低价策略的撬动下,部分处于观望中的购房者逐渐进场。根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6.23-6.29)北京商品住宅共成交1169套,环比之前一周涨幅达到14%,这已是6月份以来连续3周成交量超过千套。

  支撑当前楼市成交缓步上升的主要力量仍然来自刚需项目,从楼市成交量排行榜来看,排名前十的除改善项目臻园外,4个项目成交均价在2万以下,其余5个项目成交均价均在2万左右,其中保利春天派、滟澜新宸、金第梦想山及首开·熙悦山均为6月新入市楼盘。

  对此,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分析表示,北京刚性需求始终旺盛,尽管在市场、政策等多方因素叠加作用下,市场心理陷入短期观望期,但购房者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并未减少。在此情形下,房企一旦出现实质性让利行为,就会吸引部分处于观望中的购房者入市成交。近期降价楼盘开盘当天去化率几乎都在七成以上,则很好地反映出市场对房企实质降价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本版文/张蛟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