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二手房市场流传“回暖说” 部分地区价跌量涨

2014年07月31日 15:2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最近成交量很大,看房得抓紧了。”对经纪人的话,想买房的廖小姐不知该不该信。7月,随着成交量的小幅上涨,二手房市场开始流传“回暖说”。记者走访发现,局部区域的确略有复苏,但能让买家出手的全都是降价房源。

  经纪人:成交最近好转

  用一句话形容廖小姐,就是观望中的买家,等待市场降价,计划在房价见底时出手买套小户型二手房。

  前两个月,廖小姐接到的经纪人电话,确实都是谈降价的。“通惠家园有套一居,单价三万一,总价降了15万元,感兴趣吗?”“甜水园有套60平方米的房子,业主刚调了20万元,报价190万元,区域最低价。”眼花缭乱的低价房源,让廖小姐感到市场的冷清,也坚定了她的观望情绪。

  可是,最近一周多,情况有了一些变化,推荐完低价房源后,经纪人总会加上一句:“最近成交好转了,上次看的那套已经卖了,趁着市场彻底回暖前,抓紧买一套吧。”

  “回暖说”让廖小姐有点拿不准,既担心不出手房价会回调,又害怕买亏了价格还得跌。

  降价多的地域成交好转

  成交好转之说,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在劲松区域卖房的经纪人小李,这个月就卖掉了2套房子。在4月份时,整个门店也卖不掉2套房。“降价降得多、单价3.2万元的房子确实比以前好卖。”

  不过,记者走访发现,这股暖意仅限于价格较之前有明显下降的区域,如回龙观、劲松、甜水园、西红门,而价格维持不动的区域,成交仍然非常困难。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回龙观地区房价已下降了15%到25%,成交均价差不多到2.6万元了。”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经理孔丹告诉记者,回龙观地区由于房源扎堆,部分年初挂牌的业主,经过近半年的博弈后开始大幅降价,单价低的经适房,吸引了一些买家。“不过,这种好转是比上月略有复苏,要是和去年同期相比,整个二手房市场的成交仍处于低位。”

  价高房源仍无人问津

  除了区域降价明显外,更重要的是,能吸引买房人入手的房源,都是低于市场成交均价的房子,而价格虚高的房子仍然无人问津。

  经纪人小李手中,就有一套卖不动的一居室,业主从3月份挂牌至今,几乎找不到愿意看房的买家。“报价太虚了。”小李介绍,51平方米的一居室,报价190万元,还有十几万元的税费,折合单价4万元,比目前的市场价每平方米高出7000元。“这属于不着急卖的业主,我们也不推这种房子,推了也没人买。”

  也有看见成交好转,转而加价的业主。只是,买房人对于加价并不买账。“180万元加到185万元,立马就没人买了。”小李笑言,如今市场房子比买房人多,业主加价只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专家:“回暖说”为时尚早

  对于市场流传的“回暖说”,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并不认同。他告诉记者,经过上半年的博弈,二手房市场的价格确实有了实质性松动,再加上最近央行放话,银行放贷速度加快,吸引了一些刚需型和改善型购房人入市,消化了一批降价房源。但这种成交上的好转,只能称为局部短暂的小幅复苏,离回暖还太早,“毕竟限购、限贷政策都没有放松。”

  本报记者 赵莹莹 J201

  相关新闻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

  户籍改革 房地产难暴跌

  本报讯(记者于建)以“政商重构 市场还权”为主题的201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昨天举行,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在会上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到了一个调整的阶段。

  邱晓华称,目前很多政策正在发生变化,很多法律法规没有进一步明朗之前,市场观望、等待的情况也会发生。上半年的形势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在减缓,由过去的20%至30%降到现在的14.7%,已经进一步减缓了;土地的购置积极性在回落,购置面积也在减少,上半年都是下降6%左右,住房销售下降6%左右,土地购置下降6%左右。

  不过,邱晓华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远远还没有到完结的阶段,因为工业化还在继续推进,城市化才刚刚走完一半的路程,而这一半又还不很完善,“国务院发布了户籍制度的改革,我想如果这个制度能够真正得到落实,我们眼下走过一半的城市化才能够真正成为城市化一半的路程,而现在还有两亿多人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城市里面来。”邱晓华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暴利机会确实已经结束了,它不会再重复过去那种暴涨暴跌两个极端的现象。

  邱晓华称,目前房地产价格分化已经开始,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新一轮调整时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能才会进入新一轮的理性发展阶段,时间会是什么?我想年底或明年年初可能会到来。”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