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郑州楼市七大猜想 放松限购或会使房价报复性飙涨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8月05日 11:03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随着楼市走低,多个地方政府已经在实施或者酝酿放松限购政策,根据同策咨询等机构调研,20余个城市悄然放松限购。机构预测,从大趋势看,松绑的城市会越来越多。

  放松限购似乎不可避免,那么,这个曾被看做房价“紧箍咒”的政策,在退出之后,会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房价会不会再度失控飙涨?房地产市场能否迅速回暖?我们不妨来做些猜想。

  猜想 1

  限购放松

  刺激房价报复性飙涨?

  分析:当初之所以限购,目的就在于通过人为设置购房门槛,将一部分购买力隔绝在市场之外,以此来遏制房价快速上涨,那么限购取消,是否意味着房价上涨?

  这个问题具有很大的争议,各方的意见都有理有据。支持放松限购的人认为,目前楼市的下行是市场力量在发挥作用,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比较突出,进而导致了价格下行,而限购放松并不能实质上改变市场的供需状况,所以也谈不上飙涨。

  而持相反观点的人士则认为,限购这个门槛退出之后,毫无疑问将使得之前被隔离在外的投资、投机需求再度入场,这些资金和需求也将成为楼市回暖的导火索。而且,放松限购更像是一种心理暗示,让大量刚需购房者被逼入市,进而推动房价报复性反弹。

  事实上,对此,早在2011年,专家王珏林就有过限购取消后房价上涨的担忧,“虽说限购令不会长期存在,随着法制完善,市场稳定后会将这一政策取消,但从目前的住房消费需求来看,很难轻易取消,一旦取消,最担心的是房价呈现高速反弹。”

  所以,限购松绑后,房价是涨是跌,只能用时间来证明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且各方都是有理有据,这将更加考验地方政府的决策智慧,需要他们具体状况具体分析,给出最合理、最有利的楼市政策。

  猜想 2

  楼市会不会迅速回暖?

  分析:2011年,限购政策推出,当时楼市应声而落,各地楼市陷入寒冬,甚至有不少开发商破产;而随着2012年以来的政策调整,各地市场又开始迅速回暖,甚至不少地方出现了又一波牛市行情。

  这样的经历,有理由使不少地方政府相信,放松限购,将迅速地促进楼市回暖。

  政策虽然还是那个政策,但市场已经不是那个市场了。与三年前相比,这一次楼市陷入低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整体经济的下滑,以及信贷和货币闸门的收紧,房贷的拮据状况不仅让开发商资金链紧绷,甚至连日常销售和回款都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将整个楼市拖入泥沼。

  从这个角度看,放松限购并不能让开发商更有钱,也不会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如果资金这个最大的难题还不能解决的话,奢谈楼市回暖,似乎更像是痴人说梦。

  公开报道称,温州、南宁放松限购后,短期内成交量明显增加,但一个月后,市场又恢复到调整前的状态;目前济南和宁波正处于限购放松后的爆发期,销量激增,但预计不可能长期维持高位。加之部分城市由于前期房价过快上涨、需求提前释放,导致当前需求不足,尽管限购政策出现松绑,但需求不会持续旺盛,库存高企的局面难有改观。值得注意的是,在放松限购之前,部分城市对限购政策执行并不严格,所以即使限购政策放松后,对市场刺激也是短期的。

  猜想 3

  购房者喜大普奔?

  分析:当年,一纸限购令,没有让房价真正被遏制,反而让不少夫妻为买房假离婚而变成了真离婚,许多夫妻为了争夺房产对簿公堂。

  如今,限购令将要退去,没了“紧箍咒”的购房者,是不是该大闹楼市呢?

  个人判断,在全国楼市前景不明朗之时,在一片观望情绪中,取消限购或许对楼市刺激意义不大。据调查显示,取消限购后仍然有大量的购房者仍然选择观望,仅有很小一部分购房者选择出手购房。正如某网友所言,取消限购不会明显促使民众购房,“松绑又能怎么样,买房子跟限购有啥关系,买得起就买了,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也没见大家抢着买的。”

  的确,限购时候都能用假离婚、办社保等办法来规避政策,如今政策退出不过是少了一种寻租手段而已。当然,我们虽然无法确定购房者的反应,但或许现在能够确定,取消限购也许会降低离婚率?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