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保障房空置频现 分析称管理和运行机制出了问题

2014年09月24日 11:3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吴龙贵

  日前,广东省政府网站公布了关于报送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整改情况。其中省政府已责成广州市整改直管公房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工作人员违规租赁公房被清退,但是整改报告并未透露清退数量。整改情况称,广州和东莞两市有保障性住房和拆迁安置住房3149套存在长期空置问题。(9月23日《南方都市报》)

  尽管看起来让人格外别扭,但“保障房空置”并不算是什么新闻。去年8月,多个省份的审计结果显示,山东、海南、广东及云南四省,空置的保障房分别达到1.29万套、9000多套、1.15万套和2.3万套,甚至有媒体爆料称个别省份廉租房空置率高达51.3%。有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房等人”,道尽了其中的尴尬与无奈。

  作为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住房,保障房出现空置问题,从常识的角度而言,显然是让人难以理解的。眼下,虽然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已经在缓慢回落,但远远没有到人人可承受的地步,尤其是对于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来说,保障房依然是他们解决住房需求的最佳选择。此外,保障房建设提上日程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可以说才刚刚起步,覆盖率非常有限,市场空间仍然很大。在这样的现实下,保障房怎么就空置了呢?

  显而易见,保障房空置,并非因为资源过剩导致供大于求,而是保障房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出了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当下许多地方的保障房建设实行的是一种“指标化管理”,具体表现形式就是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建设而不重监管。对于有些地方政府而言,保障房建设其实就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只要按期完成相应数量的保障房,就相当于完成了考核任务。众所周知的是,空置的保障房都有两大特点,一是位置偏远配套极差,二是质量堪忧、环境不好。过高的生活成本和较低的住房质量,致使保障房成为“鸡肋”,公众只能是“望保障房而兴叹”。但由于对地方政府在保障房方面的评价是自上而下式的,这并不能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

  更深入一点说,保障房空置现象,也源于地方政府的利益考量。诚如有专家所言,由于保障房的建设和配套都能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因而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开工和建设的积极性都很高。而相比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供应,不仅不能对地方经济的增长做出直接贡献,反而容易因准入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受到负面评价。政府很多时候也具有趋利性,倾向于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保障房空置实际上就是这种“私心”下的产物。要知道,保障房是典型的开工容易管理难,从公平公开的分配,到合理制订定价机制,再到事后的监管,方方面面都需要精准科学的制度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行政成本,在这种现实下,保障房空置未尝不是一种期待中的结果。

  据悉,在审计报告公布之后,广东省政府已要求广州市政府将上述空置住房尽快投入使用,广州从化市政府也已经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方案。这样的整改效率确实值得称赞,但必须提醒的是,解决“保障房空置”问题绝不仅仅是让空置的保障房里住满人。

【编辑:陆肖肖】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