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大行济南房贷政策暂无变动 有楼盘趁机促销

2014年09月24日 17:15 来源:生活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有关房贷政策即将“松绑”的消息引发了房地产市场和购房者的广泛关注,“还清贷款即可按照首套房贷款”的说法广为流传。记者23日采访获悉,山东省内四大行的房贷政策暂无变化,各楼盘仍在按照原有贷款政策售房;与此同时,受此消息影响,一些正在办理购房贷款的购房者准备暂缓办理,“坐等”政策是否真有变动。

  23日,记者联系省内四大行的相关人士和个贷经理,核实房贷政策“松绑”传言是否属实,得到的答复均是“没有接到通知”或“总行没有发新文件”。

  一家国有银行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之前总行开会讨论过限贷放松的事情,但至今也没有通知调整。

  目前,工农中建四大行依然执行“首套房房贷利率一般上浮5%、二套房房贷利率上浮10%”的原标准,在二套房认定上,只要办理过一次房贷,即使还清贷款后再办理按揭贷款,也要算二套房贷,首付六成。

  以济南为例,工农中建和邮储银行是房贷业务的主力军,邮储银行对首套房的房贷利率上浮3%,优质客户能享受基准利率;齐鲁银行、青岛银行等城商行,则对首套房房贷利率实行打折优惠,其中齐鲁银行对优质客户最低打9折,青岛银行最低打8.8折,但在济南仅限几个合作楼盘,真正拿到该利率的购房者并不多。对于二套房,各家银行基本上没有区别,均是首付六成,利率上浮10%。

  “房贷利率变化太快,基本上半年就调整一次,最短的一次不到4个月就改了。”驻济一家银行的网点负责人称,随着资金成本的上涨,各家银行对房贷优惠并没有动力。

  “我们楼盘目前还没有接到任何有关限贷政策放开的通知和消息,和我们合作的银行共有7家,包括国有银行,现在仍按照原来的限贷政策执行,有过两次贷款记录的购房者不能再贷款。”23日下午,花园路东首一家楼盘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省城南部阳光100楼盘的销售人员称,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们咨询了合作银行的工作人员,相关银行人员说目前没有文件,如果真的放开限贷,真正执行也需要时间,因此目前该楼盘购房贷款仍按照老政策执行。

  记者从济南东部和中部的另外两家楼盘也得到了同样的答复,从目前情况来看,济南市场房贷限贷政策没有变化。

  “我们行没有放开,不过就是放开,也不能全部放开,会是有条件的放开。”一家股份制银行济南分行的工作人员刘女士认为。

  22日,有传言称央行已经通知四大行要求放开限贷,鼓励首套房贷款,同时二三套房贷款也可恢复至基准利率,更有传言称,四大行将放松首套房认定标准,只要房贷余额还清都算首套房。

  采访中,有开发商认为,贷款余额还清再买房就算首套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误读,如果将来限贷政策放开,由“认房又认贷”转为“认房不认贷”的可能性比较大。

  23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虽然限贷政策放开目前还是没有得到权威证实的传言,却已经在购房者中广泛传播,并对部分购房者的实际购房行为产生了影响。

  市民王强打算在西客站片区一楼盘购买了一套期房,总价83万元,因为属于二套房,所以要付六成的首付。他告诉记者,现在业主们之间关于限贷放开的讨论比较激烈,因为这事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

  “如果不再限贷,我可能只需凑够三成首付就行,一下子交六成首付压力太大。”王强说,因此他决定等等看,观望一下,看限贷政策到底会不会放开。

  另一位在该楼盘看房的市民徐先生也说,限贷政策放开后,买房子的首付和利率可能会降低,直接导致买房成本降低,所以他想等两天,看限贷放开的传言是不是真的。

  “限贷放开这事儿可能性比较大,所以现在买房正是时候!”在奥体中路一家楼盘的售楼处,这个消息已经成了销售人员促销的由头。

  限购放开后,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销量上涨,不少人认为,限贷政策才是影响当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关键性因素,放开限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成交。

  “如果放开,影响会很大,会明显促进成交。”济南一家房企销售部门的负责人谢先生认为,限贷松绑将大大降低购房者的出手门槛和购房成本,包括二套房在内的一些改善型购房者,在降低首付后会加快入市,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销售。

  省城房产评论人士赵鲁梁认为,限贷放开后,一部分原来有过两次和两次以上贷款记录的人可以入市购房,这也将增加楼市销量。同时,如果限贷政策放开,对楼市来说是一个利好,对于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市场预期也会产生向好的影响。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