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雅居乐终止供股融资计划 信用评级再遭下调

2014年10月11日 13:4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人民网北京10月11日电(卢志坤)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03383.HK,下称雅居乐地产)终止了一项规模约为27亿港元的融资计划。

  在昨天上午发布的公告中,雅居乐地产宣布,由于包销协议失效,其上个月建议发行总价27.85亿港元供股股份的计划将不会进行。雅居乐地产原定于昨天将供股章程、暂定配额通知书以及额外申请表格这些供股文件寄发给股东,但该公司在10月3日突然启动的紧急停牌打乱了这一计划。

  对雅居乐地产而言,此次供股计划不能如期进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或将造成进一步的压力。

  在行业不振、销售速度放缓的压力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正在收窄,折价发行供股股份成为了近期的一股潮流。在雅居乐地产之前,碧桂园集团与越秀地产分别发布公告建议以不同的折价发行供股股份进行集资。

  雅居乐地产在9月22日发布公告,建议以5∶1比例实施供股计划,以每股4港元的认购价发行约6.96亿股,借此集资约27.8亿港元。较公告发布前一日在联交所收市价每股5.81港元,此次每股供股股份4.00港元的认购价折让约31.15%。“公司拟将供股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于为现有债务进行再融资及作为集团的一般营运资金。”雅居乐地产在公告中表示。

  “简单地说,供股就是因为缺钱。”美联物业一位市场分析师说。他表示,近来内地房地产大环境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主营业务都在内地的香港上市房企采取供股的方式筹资。

  “一方面,有些大型房企可能想趁现在房地产洗牌的时机,收购一些内地中小型房企,因此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负债率也是企业实行供股计划的主要因素,希望补充流动资金,降低负债率。”这位分析师表示。

  根据今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雅居乐地产上半年净负债比率为82%,与2013年的72.4%相比,上涨了近10个百分点。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供股,将会改善雅居乐地产的财务状况。

  标准普尔分析师孔磊说,从信用角度来讲,供股融资对雅居乐地产是有好处的。“因为有新的现金流进来,可以降低该公司的负债率。”瑞银的研究报告显示,若成功供股后,雅居乐地产的净负债比率将降至66%。

  虽然进行供股融资的计划会给雅居乐地产带来诸多利好,但市场却对这一计划表现冷淡。宣布供股计划的当天,雅居乐地产股价从5.81港元跌至5.39港元,跌幅超过7%。

  摩根大通和瑞银就在雅居乐地产宣布供股计划第二日发布研究报告,分别下调雅居乐的目标价至6.4港元和5.31港元,下调幅度为13%及14.8%。摩根大通指出,雅居乐地产8月份的销售表现跑输同业,公布供股集资显示集团急需资金。瑞银表示,虽然雅居乐可以通过供股降低净负债比率至66%,但将稀释其每股盈利,相信市场会对其供股有较负面的看法。

  在雅居乐地产发出停止供股融资计划的公告后,标准普尔继续下调雅居乐地产的信用评级。

  标准普尔表示,将雅居乐“BB”长期企业信用评级和“cnBBB-”大中华区信用体系长期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同时将其未到期优先票据的“BB-”长期债务评级和“cnBB+”大中华区信用体系长期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标准普尔指出,雅居乐地产10月3日宣布紧急停牌超出标普预期,将雅居乐地产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反映其信息披露及融资风险增加。当前雅居乐需要寻求其他方式来融资解决今年11月将要到期的过桥贷款,而雅居乐因杠杆提高,销售量较同行放缓以及较低的现金账款,其流动性较弱。截止2014年6月30日,雅居乐短期债务规模达150亿元,而无限制现金额度为76亿元。

  “标普会在雅居乐提供更多停牌相关信息后再调整信用观察评级。”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林智洋说。他指出,预计本次事件会对雅居乐的声誉和投资者信心有长期影响,包括融资渠道、成本和流动性有实质性恶化。若公司即将到期债务的再融资风险加剧,标普会做下调评级;若股票暂停交易与公司负面事件有关,将根据所受影响,将其评级下调多个子级。

  受与落马高官存在关联传闻的影响,雅居乐地产股价跌至最近1年新低,股价在停牌前报收4.77港元,雅居乐地产股票将于今天恢复交易。雅居乐地产表示,未来仍有可能进行供股集资。

  “尽管包销协议失效,联席包销商已向本公司表示,他们会继续留意事态进一步发展,并继续与本公司讨论最快可行时间的集资方案,包括一项可能或可能不会发生的供股。”雅居乐地产在昨天的公告中提到。 (来源:人民网-房产频道)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