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石家庄楼市迎三重利好 开发商比购房者"兴奋"

2014年10月11日 14:32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十一”长假之前,石家庄楼市集中迎来三重利好,一是市区区划调整,城市扩容;二是实施近三年的限购正式放开;三是央行放宽了首套房贷政策。“十一”期间,石家庄楼市表现如何,市场会就此量价齐飞吗?

  “蛰伏”两年市民再看房

  “出门太堵,在家太无聊,赶上出新政策,十一假期基本上都在售楼部看房子。”石家庄市民韩先生,2007年已经有了一套住房,父母年岁大了,已经从老家搬到石市来住。韩先生早在两年前就有买第二套房的打算,但当时的贷款政策、市场情况都不是很好。

  而恰好在“十一”之前,石家庄连续迎来三个利好楼市的政策,韩先生告诉记者,与他关系最直接的是央行放宽了首套房的贷款政策。韩先生的第一套房贷款十万元,最近几年省吃俭用,2011年已经还清了。按照央行的新政,韩先生再买房可以按照首套房申请贷款,“这样首付可以少付30%,前期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利率上也会有优惠。”

  已经“蛰伏”两年未曾看房的韩先生,“十一”期间再度“出山”,着实好好转了转了石家庄楼市。据韩先生说,几天下来他们一家五口人转了不下15个楼盘,装楼盘户型图和宣传资料的各种手提袋摆了一客厅。

  但问及韩先生近期是否有购房计划时,他却表示还想再观望一段时间,“有几个楼盘销售顾问告诉我们,国庆节后可能会涨价,但是我觉得价格上应该不会再有太大的上涨空间,国家和地方的救市政策这么急迫,看来楼市当前的压力不小。”

  开发商比购房者“兴奋”

  尽管不少购房人迈出了看房第一步,但在出手方面仍有观望情绪。相比之下,开发商比购房者要兴奋的多。“我们附近的药厂要搬迁了,前期定价相对周边项目来说并不高,未来很有可能涨价。现在贷款政策放开了,对您来说是最好的买房时机。”一下子迎来三重利好,让不少开发商心头暗喜,位于石家庄长安区的某项目售楼员在接待到访客户时,专门盯住两点,“您名下有房吗?有也没关系,不限购了!”、“您现在有贷款吗?如果有一套还清了的话,首付和利率可优惠多了!”“十一”期间,不少在售楼盘的来电、来访数都有了明显的上升,不由得开发商不兴奋。上述售楼员表示,原来很长一段时间,售楼员比到访客户多,“十一”期间终于有“忙不过来”的感觉了。

  而另一个细节是,一些没有去库存压力的楼盘,更是兴奋到准备渐进式提价。记者假期走访的5个楼盘中,有两个项目明确表示节后可能会涨价,涨价幅度在每平方米50-100元不等。

  石市“十一”成交量上涨

  记者注意到,“十一”期间让开发商比较兴奋的是一些优质楼盘成交量确实有所上升。同在长安区的一楼盘宣布“十一”期间其成交破亿,成交过百套。

  而来自石家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的备案数据显示,“十一”期间,石家庄商品房备案645套,较2013年国庆期间上涨了559套,同比上涨650%;商品住宅累计备案 562套,同比上涨738.81%。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虽然监管部门的备案数据对市场交易的数据反映略微滞后,但至少从趋势上看,相比去年同期和今年暑期,成交量还是有明显的上升。目前来看虽然“金九”成色不足,“银十”开局还算不错,短期内因限购和限贷的放开,释放出来的真实刚需可能会有所显现。

  房企现在提价为时尚早

  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一份数据显示,2014年10月1日-7日,中指监测的20个主要一二线城市累计成交面积同比下降9.7%房贷新政效果尚未显现。

  从具体城市日均成交量来看,与2013年同期日均水平相比,代表城市中仅6城市同比上涨,哈尔滨涨幅最大,同比上涨70.79%,成都、武汉也有超过20%的涨幅;同比下降的城市中,合肥、厦门降幅超过60%。但与2012年“黄金周”日均水平相比,一线城市全线下降,但二线代表城市中有12个城市上涨,其中哈尔滨、三亚涨幅超1倍。尽管与今年9月日均成交水平相比代表城市全线下降,但与今年中秋假期日均水平相比,仍有长沙、武汉、南京、贵阳、温州5个城市成交量上升。

  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房贷新政效果未在“十一”黄金周得到体现,但近年来,市场量价变化与信贷政策的松紧方向紧密相关。在放松限购但仍连续下行的市场背景下,央行及银监会全面放松限贷,对扭转市场预期将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在新政出台的同时,个别房企涨价传闻也风声四起。由于新政消化仍需时间,置业者态度仍较为谨慎,因此房企在现阶段提价为时尚早。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