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外购房热潮岁末升温 投资海外需转变思维

2014年10月31日 10:3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把投资目光转向海外市场。特别是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再加上海外某些国家对于楼市推出鼓励性政策,使得不少国内投资客转向海外房产怀抱。而对于现时再度兴起的海外投资潮,专家指出,并不是由国内楼市价格涨跌决定的,更多是大趋势。而进行海外投资的买家,不能按照国内的买房惯性思维,而要进行理性投资。

  国内市场对国外影响不大

  “现时国内房产的主力最多是刚需用户,例如置业结婚或者是想改善居住环境的客户,这种需求与购买海外房产的客户不同。”针对当下的海外置业潮,佳海国际副总经理谭韵婷分析认为,目前购买海外房产的顾客多为子女在外求学即学位房,移民需求购置当地房产,或者想资产分散投资的客户等。因此,“国内市场升跌基本上对海外房产热潮影响和冲击不大。”

  据分析,现时国内部分投资客的确是在限购时候转移购买海外房产,但是这不可能是“一时兴起”的事情。“毕竟纵观其他国家的国民都会投资非本国的房产,而不会把资金只放在一个篮子里。” 佳海国际海外投资经理朱先生也告诉记者,海外置业投资的增多更多是金融风暴令国内投资者认识澳洲、英国等海外房产抗跌盘的威力,进而开启海外投资热潮;国内限购也使顾客明白房产市场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制度完善紧密相关,所以选择金融体系较为健全的澳洲、加拿大等海外市场进行房产投资。“随着国人财富增多,投资渠道多样化是必然的,所以无论国内市场变化如何,对于投资客影响也是有限的。”

  此外,与国内楼市的调控相比,不少国家和区域针对置业投资则有政策上的支持。这些支持的措施也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因素。据介绍,在澳洲,为了鼓励健康的销售和租赁市场,近年就推出NRAS计划,部分房产享受政府的补助计划。例如,现时位于墨尔本的某此公寓产品就配有澳洲政府补助(NRAS)的名额,房屋建好租客入住之后,在澳洲财政年度会补贴投资者每年约1万澳币的补助,NRAS补助随CPI上涨而上涨,连续补助10年约12万澳币,相当于投资者收回首付款。

  投资海外要转变思维

  对于现时日益兴旺的海外投资市场,国内投资者却并非都能从中赚到钱。记者了解到,由于区域政策的不同以及传统投资思维的影响,不少国内的投资者都会在海外置业中“吃亏”。

  10月29日在方圆集团举办澳洲投资经济论坛上,香港科大教授、深圳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首席顾问丁学良就认为,海外投资研究已成大势所趋,但“要想做好投资,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研究清楚当前的发展趋势;只有看清楚大的趋势,才能真正把握住趋势,从而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丁学良教授指出,“在过去六七年间,中国是海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在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成为重要的资本输出国,海外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中国大量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不能再把眼光仅仅局限在国内。深入研究海外投资的发展趋势和操作模式,稳步开展海外投资,就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

  按照丁学良建议,中国的投资者在进行海外投资时,要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投资目标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情况,不能想当然地思考问题,认识到两国之间的不同之处,理性地进行投资。当然,如果能够得到专业投资机构的全方位协助,投资的收益和效果会更有保障。

  “中国的投资者深受中国国情的影响,头脑中往往存在着诸多固有观念和传统思维。他们习惯于把在中国国内的想法或做法带到在国外的投资中,这样就会在有形或无形中损失本来可以取得的更高投资收益。这实在是非常可惜的。其实,只要因地制宜转变投资观念,这些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澳洲的房产界投资专家约翰·菲茨杰拉德提醒中国投资者几种比较常见的投资误区,其中包括对独立永久产权土地缺乏概念,把国内的买房思维套在国外,不善于利用金融杠杆等等。约翰·菲茨杰拉德先生认为,“很多中国投资者按照在国内买房的惯性思维,在西方国家投资置业,并没有及时转换思维。其实,国内与国外的国情不同,生活观念和状态也不相同,盲目地坚持固有观点,往往是南辕北辙。”

  南方日报记者 蒋劲劲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