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1月北京33个楼盘入市 年底或出现供需双高峰

2014年11月06日 11:0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继10月二手房出现爆发性行情之后,11月,受供应加快的影响,新房市场将迎来一大波成交行情。经过一个月的消化,央行新政对市场的影响已经显露出来。据中原地产数据,10月北京二手房实际成交近1.8万套,但新房市场成交的环比涨幅仅2成。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新房供应相对滞后一些。不过,随着11月新房市场供应高峰的出现,新房成交将再次掀起楼市热浪。据统计,11月预计将会有33个项目入市。

  业内人士表示,自9月底“认贷不认房”与普宅标准调整两项“暖市”政策公布之后,“暖市”效力开始发作,虽然看房选房的购房者有所增多,但签约的滞后性导致市场销量未现起色,预计受到供应集中爆发的影响,接下来的市场成交仍将处于反弹周期。

  □供应

  11月33盘入市

  继10月下旬房企积极推盘之后,11月北京的供应将持续增加。根据亚豪机构数据统计显示,11月北京商品住宅市场预计将有33个项目入市,其中包括首开·熙悦尚郡、北京城建·胜茂广场、中国铁建·青秀尚城等在内的17个纯新盘,以及包括北京城建·世华泊郡、亦庄·金茂悦、住总万科·金域国际等在内的16个老项目后期。这一开盘项目量也将创下下半年月度新高,从全年来看也仅次于5月的供应量,北京楼市在经历了“寒秋”之后,将迎来新一轮“暖冬”。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分析指出,今年来北京住宅市场供应情况呈现出“前多后少”的特点。上半年除元旦春节所在传统淡季1、2月份之外,其他月份开盘个数均在30以上。虽然供应较为充足,但是基于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已超出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再加上长期限购的影响市场需求逐渐疲软,使得上半年市场成交数据并不尽如人意,房企去化速度明显放缓。市场疲软直接打乱了开发商的推盘节奏,进入下半年以来,除8月份之外,7月与9月开盘项目量均回缩至30个以内,10月中上旬也仅有14个项目开盘。但是这一趋势将在11月份打破,受到政策利好的拉动,市场需求出现明显抬头。

  □策略

  低价开盘是主流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背景下,房企的定价策略依然相对谨慎。

  根据亚豪机构统计,多数预计入市项目均选择“平开”,甚至“低开”。例如地处昌平南邵区域的纯新盘中国铁建·青秀尚城报价21000元/平方米,相比其同区域的路劲世界城价格低出2000元/平方米;而老项目后期亦庄金茂悦此次“起价38000元/平方米”,而其上期均价在42000元/平方米;另外其他以“起价”作为报价标准的还包括华润公元九里、首开万科台湖新城·V公馆以及溪水雅地·尚著等,而以较低的“起价”作为宣传点也是价格营销的一种策略。另外,高姗认为,虽然年底阶段政策暖市,需求回升,但是市场价格却能够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这主要是受到楼市高库存的影响。

  根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商品住宅存量为91229套,虽然其中有部分为尚未签约的自住房所贡献,但即便扣除这一部分,与去年同期58669套的库存量也相去甚远。如此大的库存压力之下,多数房企在市场转暖起初均选择以跑量求生存,因此预计短期内房价上涨动力并不充分。

  □观点 年底或出现供需双高峰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告诉记者,从11月入市项目特征来看,郊区中低端刚需与改善型项目开盘积极性较高。其中又以大兴和房山最为明显,这两个区域11月预计入市项目量均为6个。这与政策的指向性不无相关。例如普宅标准的调整,受益较大的是在原本“被非普”的郊区县进行首套置业的群体;而“认贷不认房”规则的改变,所针对的则主要是改善型需求,其中尤以低端改善型受益最大。高姗指出,对于手中既有房产再进行多次置业的群体来说,其资金实力相对较强,因此首付成数的变化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反而是“卖一买一”的中低端刚性改善群体,受制于资金的有限,对于信贷政策的优惠反应较大。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中低端刚需及改善型产品将主导这一轮的市场回暖。

  除去上述两项已落地的政策之外,据传另外一项税收政策利好将在11月发布,“原满5年的普通住房交易免征营业税,将调整为满2年的即可免征”,而一旦这一政策得到证实,加上原有的两项“三管齐下”,将加快北京楼市回暖步伐,甚至在年底两个月出现供需双高峰。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