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观点:智慧城市建设“小心虚热”

2014年11月21日 15:00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情况,现在全国不同类型智慧城市试点加起来有409个。其中,住建部系统有202个,科技系统有20个,工信部有68个,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有39个。这些数据加起来扣除重合的话,所有的国家试点有286个。”在日前举行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给出了这样的数据。

  对于这一数据,CSST中国安防首席战略官兼高级副总裁曹国辉表示,从智慧城市的建设逻辑来看,现在中国有400多个智慧城市的建设,但是全球总共才700多个,这就意味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肯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泡沫。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也认为,结合IDC《中国智慧城市100强》的相关预测,全球15%的智慧城市在明年有机会步入成熟期,但现在中国有47%的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热特征非常明显。

  单志广说,有关指导文件中非常明确地提到“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探索期”。也就是说,总体上我国当前并不具备大规模整体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综合条件,只能在部分具备基础条件的城市先行试点。

  “中国的试点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经验,是通过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找出不足,经过修正再加以推广。”杜平也提到,有些地方刻意追求“高大上”,喜欢“戴帽子”,打着建设智慧城市的旗号,其实并未弄明白智慧城市的内涵。

  “如果像过去一样,只靠政府或国有企业来打造智慧城市,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质量和竞争性不可能得到保障。”IDG常务副总裁兼大众化区董事长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表示。

  “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跟上一轮以土地财政为主的基础建设模式有很大的差异。”曹国辉说,新的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上万亿元的资金投入由国家支付显然不现实,所以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依靠民间资本和创新形式来解决。

  曹国辉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两只手同时发力,一只是政府的手,用来制定政策和进行管控;另一只是看不见的手,是资本的推动和技术的拉动,比如民间投资、信托、P2P的模式等。

  ■胡思幸/文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