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走出去失败回来错过时机 东莞本土房企寻求转型(2)

2014年11月27日 09:4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走出去失败 回来错过时机

  与部分固守本土的开发商相比,也有不少开发商兴致勃勃地往外发展。光大、联华、世纪城、中惠熙元、鼎峰、富盈等多个房企都往外扩张,而正是在2009、2010年,本土开发商将重心转向对外扩张的同时,外来品牌开发商也在大举进军东莞市场,“在外扩张不成功,再回来时发现已经晚了,市场被外来品牌开发商大量蚕食。”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东莞本土开发商外拓,选择的城市是二、三线城市居多,购买力不强,实现成功销售的不多,对形成品牌的作用也不大。

  同时,有房企由于过快扩张,又遇到市场不景气,甚至遭遇到资金链紧张的危机。如本土富盈集团,在今年就有十多个项目同时在售,由于战线过长,其面临的资金压力也最大,该集团多个项目传出业主维权事件,而其旗下楼盘也不得不多次大幅降价来回笼资金。

  重心转向其他行业发展

  面对激烈的竞争,有些开发商将重心转向了其他行业,如“四大家族”中的宏远、新世纪,都将重心转向其他行业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有的企业对于传统的房地产业兴趣不大,有的企业觉得对抗外来品牌开发商自己的优势不大,不如发展其他优势行业。”此外,也有“房二代”热衷于开发其他行业,如光大地产第二代陈健民在接棒地产之前一直专注于电子科技行业。

  而影响本土房企发展的,更多的是囤地。“有些开发商干脆自己就不开发了,囤地等待时机,或把手中的地卖给外来的开发商,比留在自己手里开发更值钱。”一名业内人士透露,东莞本土开发商“保守”的思想,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

  未来:

  “合纵连横”谋转型

  在外来开发商的冲击下,本土开发商们纷纷开始寻找转型突围之道。许多本土开发商与外来品牌开发商合作,利用本土资源优势,为外来开发商提供土地等生产资料,外来品牌开发商则提供生产技术和品牌,达到最高利润化。其中万科地产和本土开发商中天的合作最为引人注目,中信地产等全国一线品牌开发商也纷纷加入与本土开发商合作开发的行列。

  与此同时,也有本土品牌开发商走“抱团”合纵对抗外来品牌开发商的道路。这种“抱团”模式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是2011年23家东莞本土房企打造东莞地标式建筑民盈山智慧城,随后,13家民企抱团成立邦联公司“掘金”南城总部基地。此外,由东骏地产、南峰地产、东莞市兴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汉邦集团也是本土民企“抱团”合作开发的一个尝试。

  本土开发商转型,选择“合纵”对抗外来品牌开发商,还是“连横”与品牌开发商合作开发,东莞中原策略研究总监车德锐更看好本土开发商“抱团”合作的方式,“有的擅长融资,有的手上有土地,互通有无,本土开发商要团结起来合作开发,做好产品,提高专业水平,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对于本土开发商与外来品牌开发商的合作,一名资深房地产业内人士评论,这种“转型”是否成功很难说,如果是在合作当中学到技术,再自行开发,还可以说是提高了专业水平,如果只是提供土地资源,那么自身的品牌反而会被弱化,成为外来品牌开发商的附属。

  业内人士:

  或有机会卷土重来

  在外来开发商猛烈的冲击之下,本土开发商已经落后了一步,是否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东莞中原策略研究总监车德锐表示,本土开发商手上的土地还有一半没有开发,掌握着生产资料,同时拥有本土企业优势,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不过,在面对激烈的竞争,他建议本土房企要避开与外来品牌开发商的直面竞争,“比如拿地的时候可以在一些品牌开发商还没有进去的区域开发,利用本土的优势占领先机,同时也避开与外来开发商的直接竞争。”同时,在目前市场竞争之下,楼市也进入了高周转的时代,“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慢慢卖会丧失先机,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而高周转可能会在价格上面做一点放弃,但是快速周转更有利于企业的融资和规模划运作,成功打造品牌。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