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营销多元化 房地产“拜倒”在互联网面前(2)

2014年12月11日 09:2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苏海南认为,对于房地产行业的优秀人才而言,跳槽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黄金时期已经结束,而只是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但在未来十年,除了规模,依托单一产业的房地产企业将进入困境,甚至退出,要想脱颖而出,必然通过多产业、多业态关联发展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跨界”发展有助于房地产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
  思维碰撞是关键
  当今社会,互联网浪潮势如潮涌,正在冲击与改变着当下的经济与生活,并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高壁垒行业掀起了一股“互联网思维”的旋风,拥抱互联网时代成为当下谋求变革与转型的房企的首选
  苏海南认为,从表面上看,房地产业高管跳槽是跨界营销影响下的一种合理的人才流动现象,而从深层次来看,则是各种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思维的相互碰撞和融合。肖莉、袁伯银、李战洪等人,都是传统房地产业内的成功人士,尽管他们对于新兴的互联网电商领域还不十分熟悉,但他们加盟电商房地产领域,会为该领域带来多年积累的市场经验和学识、各类优质的资源和客户群以及管理模式等等。这些都是电商房地产在起步阶段所急需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传统的营销思维方式更易于被客户所接收。
  当今社会,互联网浪潮势如潮涌,正在冲击与改变着当下的经济与生活,并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高壁垒行业掀起了一股“互联网思维”的旋风,拥抱互联网时代成为当下谋求变革与转型的房企的首选。
  以远洋地产与京东金融达成跨界合作为例,由于受到互联网思潮的冲袭,电商化已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新趋势。众房企面对全年的销售压力,开始探索营销渠道多元化发展。11月6日,远洋地产与京东集团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展开跨界合作,采用互联网金融众筹的方式,针对远洋地产在全国范围内项目进行营销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许多传统地产商进军互联网电商领域,在充分利用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巧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了大规模的试水,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从万科集团攻占“余额宝”到远洋地产试水“众筹”活动,再到现今首创置业大手笔“触网”,抢掀“双12”网络购房热潮,房地产正逐渐适应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正在强势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用互联网的方式思考”、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当下所有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宏大命题,房地产也不例外。“这也是当下大多数房企积极‘触网’跨界营销的重要出发点。”
  把握人才“契合度”
  新兴电商房地产公司,在挖掘这些传统型人才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其原先的从业背景与现今领域的“契合度”的问题。因为无论这些跳槽的高管人才原先多么成功和优秀,对于新的岗位而言,只有让他们充分地把自己的学识和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才能为企业换来效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房企高管离开开发企业,转入诸如金融、投行等与房地产业有着或深或浅联系的相关行业。当然,很多房企高管选择进入的都是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有的其实还在行业内,只是处于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这都让“转业”更容易实现。
  那么,高管跳槽后会否水土不服?因为俗语讲,隔行如隔山,房企高管选择转入新的行业,会否遭遇职业“水土不服”?苏海南表示,这并非现在即可以回答的问题。但有一点是清晰的,那就是曾经在房地产业界打拼过的经验和学识,将为这些高管们提供扎实的专业背景和广阔的平台。因为无论会否存在新行业的职业困境,这都是房地产行业发展、成熟需经历的过程。无论是主动放弃,还是被动离开,客观上都说明行业的结构、格局已经发生着变化。
  不过,需要提醒一句的是,新兴电商房地产公司,在挖掘这些传统型人才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其原先的从业背景与现今领域的“契合度”的问题。因为无论这些跳槽的高管人才原先多么成功和优秀,对于新的岗位而言,只有让他们充分地把自己的学识和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才能为企业换来效益。
  苏海南认为,无论是准备跳槽的高管们,还是准备挖人的企业,都必须慎重地考虑“契合度”的问题。但凡两个能有跨界合作的行业、品牌,必然是存在一定的契合度,或客群定位相同,或本质属性相似,一旦抓住了契合点,便能够与所跨界的行业、品牌形成系统、长期、稳定的联盟关系,取长补短,对于房产商而言,可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将其他行业、品牌的客户转化为自己的客户,实现资源的共享。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