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评论:不动产统一登记意味着什么(2)

2014年12月23日 13:33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登记信息如何共享

  《条例》要求,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的信息应当纳入该平台,确保国家、省(区市)、市、县四级登记信息实时共享。这也是《条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条例》要求,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与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审批信息、交易信息等应当实时互通共享。不动产登记机构能够通过实时互通共享取得的信息,不得要求不动产登记申请人重复提交。

  “这一制度设计,既方便群众依法查询不动产登记资料,也便于机构高效开展登记审核工作,最大限度保证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和市场交易安全。”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局局长王广华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据王广华介绍,国家层面将组织建设全国统一的国土资源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各地负责推进本地区不动产登记的数据整合、接入信息平台的相关准备工作。“我们加快了信息平台建设步伐。2015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完成不动产登记操作系统软件与信息平台的对接,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服务。2015年7月,计划上线试运行信息平台;2016年完善平台并扩大试运行范围;2017年全面运行。”王广华说,“目前,已经形成了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即将组织平台的开发建设。”

  王广华表示,在信息平台投入运行前,各地要全面清理、整理不动产登记历史资料,整合本地区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存量登记数据,建立关联关系,健全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库。信息平台投入运行后,各地应根据当地信息化工作基础,及早对各类不动产登记操作系统软件进行融合、对接,形成统一发证的业务操作系统软件;支持与本级国土、住建、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的业务协同,提供本级登记信息查询服务;并按照信息平台统一技术要求,预留接口,做好准备,一旦成熟,及时接入信息平台,并将本地区日常不动产登记信息实时纳入信息平台。“我们将建立清单销号等激励机制促进地方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王广华说。

  此外,之前外界将“以人查房”作为不动产登记的主要看点,认为可以用姓名查询的方式获得他人的房产信息。但是,《条例》全文并没有提到有关“以人查房”的内容。

  对楼市影响几何

  受《条例》出台消息影响,12月22日A股早盘地产板块高位跳水。截至当日收盘,房地产板块的143只个股中,115家同比下跌,其中,69只个股跌幅超过5%,而金宇车城、国兴地产、铁岭新城等9只股票跌幅更是超过10%。对此,部分专家认为《条例》出台短期对房价确有不利心理影响,长期来看,因《条例》并不会左右供需关系,因此,对房价走势无实质影响。

  “不动产登记制度出台,对房价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说,“不动产登记制度并不直接影响房价,只是会对以它为基础的房产税、遗产税产生影响。完成登记还需几年时间,房产税、遗产税的征收办法也尚未形成。因此,现在谈不动产登记对房价影响为时过早。”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都出现放松楼市调控政策预期的声音,有专家认为,《条例》在这个时间点出台,有很明显的信号作用,对市场走势影响较大或将加速房产税的落地出台。“《条例》出台是房地产调控从之前交易环节调控转变到存量环节调控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对百姓来说,《条例》意味着公民拥有房屋情况将实现‘全透明’。借助《条例》,政府的税基未来将逐渐从交易环节过渡到持有环节,财产税的二次分配将更加明显,相信房产税将很快全面落地。”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

  亚豪机构市场部总监郭毅表示,《条例》出台对楼市中长期影响较大。“短期来看,《条例》的公布将给二手房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特别是多部门信息联网,打破了以往房产信息查询的瓶颈,有可能出现新一轮投资客集中抛售房产的现象,高端二手房供量有望增加,对于平抑二手房市场价格起到积极作用。预计2015年,北京新房市场将出现顶级豪宅集中上市的现象。”在他看来,随着《条例》的实施,未来高端市场的主力购房客群将以高知高管为主,高端市场产品设计与营销方式也将随之升级。

  从市场表现看,二手房市场出现了大户型抛售的情况。北京中原监测信息显示,《条例》出台之前,一、二线城市大户型二手房上市量已然增加。他们预测,对于部分高端住宅来说,《条例》正式出台依然是重大利空,预计大户型二手房供应将继续增加。本报记者 祝君壁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