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楼市“双雄称霸”川内二线房企去哪儿?

2015年01月23日 09:2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2014年的成都楼市,已由“群雄逐鹿”变为“双雄称霸”。成都透明房产网发布的 “2014年房企成都销售备案金额Top20”显示,保利、蓝光在销售备案金额和备案面积方面都分列第一和第二位。相较川内本地房企在榜单上的沉浮,品牌房企稳居前20位的形势已难以撼动,成都楼市“马太效应”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 “成都一哥”蓝光外,入围销售备案金额前20的川内房企,还有同样起家成都本地的国嘉地产、置信和鸿展,而曾在2014年上半年进入销售金额前20名的“黑马”四川蓝润地产,却在年末的20强榜单中不见踪影。

  在更加艰难的2015年,强者恒强局面进一步巩固,川内二线房企怎样突围?

  成都楼市迎来寡头时代

  201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波动明显,市场成交下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四成房企未完成年度销售目标,但龙头房企逆势扩张,抢占市场份额。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18日,2014年房地产行业并购标的交易达245宗,总价值为1210亿元(包括已完成与未完成交易),同比增长约80%。随着并购大潮来临,房地产行业正向“强者恒强”的方向发展,行业集中度将明显提升。

  成都市场也迎来 “寡头时代”。近年来持续上演双雄竞技的保利、蓝光,继续位列2014年房地产企业成都备案金额TOP20与备案面积TOP20的前两位。其中,保利以备案金额94.55亿元,备案面积104.6万平方米的成绩,夺得“双冠”,蓝光则以备案金额85.12亿元,备案面积98.18万平方米紧随其后,并远远甩开其余众多房企。

  2014上半年,川内本土开发商加快了在成都扩张的步伐,拿地较为活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以蓝润、领地、恒河、邦泰等为代表的在川内二级城市起家的开发商近年来拿地频频,多盘齐发,风头甚至盖过成都本土房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外来开发商大举入蓉占领市场的时候,不少成都本土开发商由于资金不足,退出主流市场,而二级城市开发商正在这个阶段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充足资金和二级城市项目作后盾,这些房企开始在成都拓展,于是在土地市场上表现得十分惹眼。

  川内二线房企去哪儿?

  不过,当年终成都房企成绩单发布时,品牌房企仍是绝对主角,鲜见此前拿地、放盘风头正劲的川内二线房企。

  2015年初佳兆业债务违约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让不少中小房企的融资环境更艰难。

  没有土地储备、拿地难是成都本土房企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瓶颈,也是遏制成都本土中小企业发展的命门。在品牌房企强大资本实力与标准化运作的竞争力面前,已有近十年开发经验的成都本土房企黯然失色。

  面对竞争,不少本土房企在2009年市场回暖的最好时候,错过了向规模化迈进的良机。而这一时期,自贡、南充、遂宁等地一批房企在省内二级城市就地起势,躲避全国一线品牌房企的狙击,为入驻成都奠定了基础。虽然路数不同,但相较于成都本土房企,省内二级城市房企有更明显的扩张共性。

  过去十年,川内二线房企大多数基本完成了在南充、遂宁、泸州等多地布局,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领地和明宇则走上了全国扩张的路径。从全国布局来看,明宇将“酒店+地产”组合业态产品复制到喀什和沈阳,领地则从2006年走出四川,目前已形成华东、华南、西南的梯次项目格局。 实习记者 丁舟洋 发自成都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