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保障房避免唱“空城计” 唯有尊重市场规律

2015年02月06日 10:50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

  保障房避免唱“空城计”

  唯有尊重市场规律

  保障房避免唱“空城计”

  唯有尊重市场规律

  来自住建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将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基本建成480万套。业内人士和专家提示,一些地方保障房空置率居高不下,其背后的“重建设轻规划、重数量轻质量、重完工轻分配、重建房轻产业配套”倾向已不容忽视,如不及时加以扭转,会使越来越多的保障房偏离其保障民生的设计初衷。(2月5日新华网)

  多地保障房上演“空城计”,是这些地方的民众不需要保障房,以至于供给大于需求,最终导致无人问津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高房价的背景下,建设保障房当然有解中低收入群体燃眉之急的效果。只是,针对“保障房”的申请以及房屋质量,若失却规范,注定难以刺激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热情。从这个角度来说,保障房“空城计”可以说是该项福利政策执行走偏的结果。

  具体说来,保障房政策走偏表现有三:一则,保障房选址过于偏僻,交通保障等均跟不上民众需求。二则,建设者错误估计城市需保障群体规模,盲目开工,“只求数量”以至于房屋连片,却申请门槛偏高,难以消化库存。三则,如新闻中所言,保障房盈利甚微,导致开发商以次充好,房屋质量把关不严,令申请者望而生畏。

  为什么保障房政策会在一些地区走偏?其背后正说明,这些地方没有很好地平衡保障房与市场机制的内在冲突。保障房是一项旨在照顾民生的政府政策福利。而开发商是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对开发商而言,建房是一种商业行为,对地方政府而言,盖保障房却是一种行政行为。前者要求开发商盈利,后者则需追求政策落地的实际效果。这二者之间如果没有好的方案达成最大共识,一起把保障房盖好,让群众满意,也让市场满意,则最终的建设结果很可能就是滥竽充数。加之资源申请不够充分透明,利益寻租空间的存在,有需求的人群申请保障房更加难上加难。

  保障房不是商品房,但盖房模式却是走的市场的路子。保障房避免唱“空城计”唯从尊重市场规律开始。比如建设模式,可以参考商品房运作形式,按照需求建房从而规划好建设地点,而不是先盖房后等申请。至于开发商盈利,则可以通过降低地价或政策补贴等方式让其有盈利的空间。当然,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作为政策执行者,应牢牢守住市场监管者的角色身份,比如邀请公民代表参与保障房的验收,推进保障房申请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并根据本地总的实际情况,确立保障房的总建设规模,设立靠谱的申请条件,让真正有需求的人住上保障房,所谓“空城计”也就失去了上演空间。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编辑:陆肖肖】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