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建科举博物馆 评论:公共建筑不应缺了公共讨论

2015年03月17日 09:26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

  3月16日,民国史研究学者@南京黄飞鸿在微博中提出,南京筹建“科举博物馆”是好事,但为了新建筑将解放电影院、秦淮剧场等民国建筑拆迁,占用永和园等老字号原址则显然不妥。“科举博物馆”没必要建得太大。

  “科举博物馆”建多大才合适?解放电影院、秦淮剧场、永和园等老字号该不该让位?@南京黄飞鸿的观点虽是一家之言,但提出了一个好问题:“科举博物馆”这样明显带有“公共艺术”特性的建筑,要不要建?建多大为宜?要不要听听市民的意见、建议?

  公共建筑是公众的建筑,最好先问问“利益相关”的公众,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让他们都一一说出来。如果缺少这样的程序,即使有关部门好意主导,艺术家精心创作,且投入巨大,可能也难有好结果。

  中国美术学院一位教授就曾说,公共讨论平台才是公共艺术的前提,人群的出现、参与和互动在公共艺术的创意设计阶段就应该出现。例如,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就是真正的公共艺术,因为公共讨论做得很好。贝聿铭最初提出为卢浮宫建玻璃金字塔入口的方案时,引发了巴黎人的激烈争论。经过争论,意见渐趋统一。可政府仍未拍板,竟在原地建造了一比一的模型,邀请6万多巴黎人再来投票。结果,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文化习惯,同意了这个“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设计。今天,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受到巴黎人的喜爱,被誉为“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也成了公共艺术由公共讨论这一程序公正决定的范例。

  反观我们现在一些公共建筑不讨喜,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公共讨论。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