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主坐地起价,刚需更难买房?

2015年04月01日 13:08 来源:新华社  参与互动()

  新华社深圳3月3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赵瑞希、孙飞)“涨7万”“涨10万”“涨20万”“涨40万”……这是房地产“新政”出台后,深圳二手房市场3月31日的表现。
  3月30日,央行联合住建部、银监会发文下调二套房个人贷款首付比例,同日财政部也联合国税总局发文放宽转卖二套房营业税免征期限。“新政”一出,深圳二套房首付比例从此前的七成降至四成;满2年但未满5年的二手房将免征5.6%的营业税。
  相对于旺盛的需求量,深圳楼市的供应量一直相对紧缺。而“新政”无疑将进一步带动市场需求,受新政策影响,部分二手房业主“坐地起价”。
  3月30日晚,记者的微信朋友圈就陆续传来了二手房业主涨价的消息。一位本已和二手房业主谈妥价格的姑娘感慨:“刚接到电话,说好的98万,现在要105万了,新政一出就涨了7万。”作为“刚需”,张小姐无奈地放弃了这套位于深圳前海片区的32平方米房子,“首付刚准备好,顶多再准备一两万付中介费,现在突然涨了7万,根本承受不了。”她说。
  “二套房首付下调,瞄准的是改善型需求。但在深圳这样房源供不应求的城市,改善型需求大量入市,必然抬升房价,让‘刚需’更难买房。”张小姐说。
  年过30的薛女士,来到深圳不到一年,受限购政策影响,还没有买房资格,但她已经开始看房,准备社保满一年就出手。在看房过程中,近几个月“稳中有升”的深圳房价,让她心里很忐忑。
  “买房子是人生大事,毕竟一套房好几百万,但现在根本来不及细想,好一点的新盘开盘不久就卖光了,即便其地段、户型、学区、医疗等条件仍旧不尽人意。”
  记者跟踪了位于深圳龙华的星河银河谷项目,当其2014年11月第一次开盘时,均价为3.5万元/平方米,在2015年1月第二次开盘时,均价已上调至3.8万元/平方米,该项目计划于6月第三次开盘,均价将上调至4.2万元/平方米。每次开盘都要摇号抽签。
  正因如此,薛女士将目光投向了二手房市场,她看中了位于深圳香蜜湖的东方玫瑰花园的一个小户型。然而,3月30日“新政”一出,该片区此前的二手房房价已经“一去不复返”。
  “您看好的那套房子,业主已经不卖了,说要再考虑考虑。不仅如此,昨天有一套大户型房子已经以710万的价格签了购房合同,但是新政一出,业主毁约了,宁肯双倍返回定金(共)20万,重新挂价750万。”家家顺房产中介人员跟薛女士说道。
  事实上,“楼市新政”出台后,业主“反价”的现象在深圳二手房市场并非个案。例如,在深圳后海片区,两天前报价565万的后海雅园一套实用面积1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31日已调价至620万。
  “从3月30日下午两三点钟起,我们就忙个不停,有一些在银行工作的消息灵通人士直接过来跟我们约业主,说不还价可以直接签合同。”中原地产的一位中介人员说,有的业主出现“反价”,但选择观望的居多。“昨天大家都忙到很晚,一直在约客户、约业主,我是凌晨2点才回的家。”中原地产的中介人员说。
  应声上涨的房价也影响到了首套房的刚需市场。一位“85后”男士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了这样一番感慨,“刚需购买首套房的屌丝,哭晕在厕所,丈母娘眼神不断浮现。”“屌丝哭晕醒来后,买了一手房地产股票。”

专家解读

  二套房首付比例过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住房交易,毕竟很多改善型购房者的资金难以支撑如此高比例的首付。这次的政策力度很大,在降低首付比例后,改善型购房需求将被释放、快速入市,尤其对一二线城市而言,中大户型的房源市场成交情况将继续向好。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员严跃进
  在三四线城市,新政策不会在短期内立竿见影。从全国来看,新政对开发商虽说是利好,但直接涨价还不太现实,房企应该还是去库存以跑量为主基调。
                                           ——招商地产南京公司副总经理孙海平
  新政策背后是政府市场调节的导向,最终决定行情的还是市场自身。短期内部分热点楼市或许会迎来量价齐升行情,而在库存较高的城市,去化压力依然难解。
                                         ——南京仁恒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玉恩

【编辑:刘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