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蓝光发展22亿注地产板块 迪康药业成输血招牌?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4月22日 09: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4月16日,迪康药业正式更名蓝光发展。历经7年的漫长借壳路之后,四川房企蓝光集团终于敲开了资本市场大门。

  同时,蓝光集团对外宣布,将构建一个以房地产与涉足创新性产业支柱的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主业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并表示将募得的22.3亿元资金用于地产项目建设。蓝光集团1+2的混搭模式,为地产股的借壳之路又添了一笔。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目前蓝光拥有地产、医药等多元化业务,这个对于后续社区服务以及寻找新的盈利点是有利的。”也有多家媒体报道称,该模式已经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万达、绿地、保利等都已经利用大数据做大社区服务,宏观上看是一片蓝海。但如果蓝光来做,效果未必会好。”一位地产分析人士指出,蓝光集团的区域性对大社区服务限定很大。

  还有媒体指出,蓝光集团做医药只是噱头,借壳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谋取一个融资平台,解决地产板块输血的难题。确实,2014年蓝光集团为了尽快回流资金,其旗下多处楼盘拿出来每平米降价千元的促销力度。

  医药行业咨询专家史立臣认为,1+2战略的核心依然是房地产:眼下房地产行业前景并不明朗,而生物医药的概念一直很火。走到最后,生物医药很可能沦为一个噱头。

  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蓝光发展董秘办公室,对方电话无人接听。

  一壳借7年

  作为四川土生土长的房地长企业,蓝光和骏一直都在登陆资本市场的路上努力。

  从2008年起,蓝光和骏的母公司蓝光集团就盯上了四川本地上市公司药企—迪康药业,谋求借壳。

  2008年10月,蓝光集团控股迪康药业。但由于当时国家对房企产借壳政策的收紧,蓝光地产借壳之路暂时中断。不过,房地产作为重资产行业,其对资金的要求如饥似渴,蓝光集团还是从迪康药业身上赚了一笔。

  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从2011年3月开始,蓝光集团开始对迪康药业集中减持。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蓝光集团扔持有迪康药业的股份6138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13.97%。

  换句话说,一年时间里,蓝光集团减持迪康药业5306万股,占所指股份一半。当时,有媒体计算,蓝光集团减持获利约5亿元。

  随后,当年参与炒作该股的一位私募还对媒体称,“当年迪康药业是作为高送转的龙头来炒作的,高送转方案既拉升了股价,大股东又多分得了股份,真可谓一石二鸟”。

  在蓝光集团减持后,迪康药业的股价也好景不再。其股价由区间最高价13.82元(前复权)跌至2012年12月4日的3.94元,迪康药业市值大幅缩水。

  2014年,迪康药业公布重组预案后,股价连续开出三个涨停板,可见市场反应并不激烈。

  “国家在地产方面的条款并未放松,这就导致房企借壳并没有过多投资者接盘。”一位长期从事上市公司分析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进2015年,国家宏观调控方面对融资有所放宽,房企借壳上市才有了眉目。

  今年3月19日,证监会正式核准蓝光发展资产重组方案。自4月16日起迪康药业正式更名为蓝光发展,蓝光集团七年上市路暂时画上了句号。

  大社区服蓝海能分几杯羹?

  借壳完成后,蓝光发展借势房企再融资大风,通过吸纳蓝光地产67亿元的整体优质资产及定增募资22.3亿元配套资金,注册资本金由4.39亿元扩充到21.17亿元,资本实力大增。

  同时,蓝光集团快速的勾勒出了一副美好的画面。“以房地产为核心主业,以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为两大创新产业支柱”,即“1+2”产业模型。或许,在互联网+概念盛行的当下,这个模式确实美不胜收。

  严跃进也认为,从迪康药业的大股东到借壳完成,恰如领家有女初长成的意味。在严跃进看来,这种结合无疑是良性的。当然,这样一系列多元化业务,要实现串联,还是需要集团内部各部门的协调,以及借助互联网技术等进行各业务的对接。

  确实,房地产企业利用互联网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社区O2O 就是一个大金矿,是房地产转型的最佳机会。”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叶雷曾公开评论称。

  相对于电商的O2O,房企最大的优势便是以楼盘为根据地的社区运营。今年年初绿地、万科都已纷纷布局社区便利业态。不久之前,保利在发布5P战略,称将以自营的社区超市“若比邻”为核心投身社区O2O建设。

  严跃进认为,蓝光的现代服务业离不开其开发的楼盘。“以此为本,深挖服务业,可能会有所作为。”

  中国上市房企研究中心主任陈啸天也表示,蓝光此次战略变革是非常正确的。

  上文提到的分析人士则持不同看法。

  他认为,四川依然是蓝光集团发展的核心区域。随着一线房企对全国市场的渗透,四川的地面也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就当前来看,在四川,蓝光做服务业还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蓝光一直朝着全国市场的方向努力。

  他说,“出川后,再去围绕楼盘做现代服务业成本太高,显然并不合适”。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