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石市推出“二手房资金监管”服务 交易更安全

2015年04月28日 11:20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

  ■有了“二手房资金监管”服务,再也不会出现中介卷款逃跑的事儿了。

  楼市新政催热省会二手房交易过户,最近一周市区二手房平均每天都是近300宗过户交易量,随之而来的,二手房过户资金安全也成为焦点问题。昨日,记者从石家庄房屋登记交易中心了解到,石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已推出“二手房资金监管”免费服务。只需在窗口备案后,买卖双方可以使用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的监管账户平台,以保证资金、产权安全。

  二手房交易如何保资金安全

  随着二手房交易这个月持续“330”新政行情,市民在办理交易过程中普遍面临这样的尴尬:买方不敢先付款、卖方不愿先过户。

  业内人士表示,二手房交易的确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石家庄在内不少城市都曾经出现过房产中介跑路的情况。

  石家庄房屋登记交易中心存量房科科长李海广介绍说,由于不能做到“产权过户与房款”的即时交割,按照交易过户办理流程,买方在付完房款后,房屋产权登记到买方名下尚需一定工作时限。同时也存在房屋登记部门受理资料时并不能百分之百确认可以完成过户登记,比如卖方有债权、债务纠纷、产权查封等情况。在这期间的存量房(俗称“二手房”)交易资金没有监管,资金安全存在极大隐患,双方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而有些买房人则利用先交付首付款给卖方,在其过户房产后,通过民间借贷将刚到手的房屋抵押出去,拿到钱销声匿迹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为此,以往市民购买二手房多为中介公司为交易双方做托管,买房者先要将资金打入中介公司的账户,等待交易手续办理完成以后,中介公司再将购房资金支付给卖方。因此,中介的信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旦出现中介跑路或者挪用资金的情况,市民购房的资金可能就会打水漂。

  交易资金监管解决大问题

  “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通过第三方进行资金监管,是对我们买卖双方利益的保障!”昨日上午,在石家庄房屋登记交易中心办理二手房买卖的小王告诉记者,他准备将家里一套旧房卖出去,但在如何付款、什么时候办理过户手续等问题上,和买方一直谈不拢。小王愿意让买房人先付款再办理过户手续,而买房人则只愿意打一半房款,办完过户再付另一半。后来咨询房管部门才发现,石市已经启动存量房资金监管,通过这个由住房部门和银行共同监管的免费服务,小王和买房人都很满意地办理完全部过户手续。

  昨日记者采访中发现,石家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目前已经在主城区范围内推出了存量房网上签约、备案、交易资金监管业务。

  据石家庄房屋登记交易中心李海广介绍,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就是一种类似‘资金监管保险箱’式的业务,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购房资金监管账户。房产交易双方共同签订石家庄市存量房买卖合同约定资金监管方式,购房一方将购房款打入账户,过户手续完成后,买方领取房屋所有权证,卖方凭登记交易中心出具的划转资金凭证到监管银行划转房款。如果买方不支付资金,就无法进行各项手续办理;如果双方未完成过户,买方的资金仍然会安全地存放在监管账户当中,不会造成损失。这样不仅能避免因互相不信任而出现“买方不敢先付款,卖方不敢先过户”的尴尬局面,同时还能够避免房产中介机构占用客户交易资金或者卷款潜逃等问题,有效规避存量房屋交易风险。相当于将房产交易资金放进了保险箱。

  已开通四家资金监管合作银行

  据介绍,目前石家庄已经开通了建行、农行、中信、工行4家银行开展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业务,下一步有望将所有银行纳入到资金监管合作。

  对于由政府部门实行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业内表示这从根源上确保了买卖双方房屋交易资金的安全,真正做到房屋交易的“一手钱、一手货”、“钱证两清”;同时也明确了经纪机构及经纪人不能代收代付交易结算资金,有效避免了购房款被经纪机构或经纪人非法占用、挪用、或因个别经纪机构倒闭,经纪机构或经纪人卷款逃匿等问题的出现;即使交易双方发生合同纠纷,也能有效的控制交易结算资金的安全,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保证了二手房交易资金的安全,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李海广提醒说,房产有抵押的,要先还清贷款,注销抵押;房屋被拆迁冻结的,要到相关单位开具解冻函并确认房屋没有拆除;监管资金要汇入住房局资金监管专用账户,通过中介机构成交的,一定不要将房款交给中介公司;住房局办理以上各类手续不收取任何费用。记者 陈霞

【编辑:姜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