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积金“家底”全公开 “三万亿”并没睡大觉

2015年06月13日 10:40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央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记者陈蕾)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住房公积金信息“沉默六年”首亮相,回应四大焦点问题。

  涉及全国一亿多职工的公积金“国家账本”昨天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全面披露了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情况,爽约六年后姗姗来迟的公积金信息,也回应了四大疑问。

  焦点一、住房公积金为何六年没披露?

  都说晒晒更健康,不过,这公积金的情况晒得着实有些晚,上一次还是2009年的3月23日,六年没披露,神秘面纱的揭开,更是备受关注。今年三月份,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提出,要在5月底披露相关信息,但是,五月过完,却依然没有消息,信息披露为何一拖再拖,住建部公积金监管司司长张其光透露,今年是披露制度实施的第一年,部里也很着急,全国系统没有联网,难度较大,直到6月9号,广东、辽宁披露相关数据,地方报告才全部披露完毕,未来将会实施公积金信息一年一披露。

  张其光:各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定期向社会公布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住建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负责披露全国住房公积金运行情况。

  焦点二、“3万亿公积金是否在沉睡”?

  截至去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超过七万亿元,年末提取总额3万多亿元,占缴存总额50.51%,另外剩下49.49%,也是3万多亿元的缴存余额,一度被解读为“3万亿公积金在沉睡”。不过,报告披露,公积金除了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还有其他用途,资金运用率超过70%,也就是有5万多亿资金是活跃资金。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数据来看的话,其实使用率还是蛮高的,超过70%了,大部分资金其实并不是在睡觉,它是有投资的,既有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也有保障房的建设资金和盖房资金,还有就是购买国债。

  焦点三、全国来看,公积金使用为何不均衡?

  东部的利用率普遍高于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普遍很低,比如,山西省的运用率不过25%,为全国最低。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

  张其光:从客观原因上看,山西房地产市场比较低迷,相当一部分单位集资建房、合作建房。对商品住房的需求,从主观原因上看,确实存在着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调整到位比较慢,业务办理的流程比较长,审批要件过多,审批周期也过长的问题。

  焦点四、公积金的回报率是否太低?

  报告披露,去年全年公积金增值收益6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26%,但是,公积金回报率仍然太低。对此,财政部综合司住房土地处处长杨远根回应:目前开放了国债,未来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将是公积金改革的重要内容。

  杨远根:今后有没有开往其他的渠道,下一步在研究公积金制度改革的时候,公积金条例修订的时候可能会统一考虑。

  专家:公积金完全可以一月一披露,提高透明度

  时隔六年,公积金家底首次全面公开,被赋予更多的期待,这些信息也倒逼公积金改革的继续推进。今后,公积金信息必须一年一披露,将只是公积金改革的第一步,未来公积金改革还会有怎样的突破?

  资深房产专家韩世同指出,一年一披露,间隔的时间还是有点长,其实,完全可以一个月一披露。

  韩世同:其实可以纳入到正常的统计发布这样一个范畴,包括哪个城市造成的,再到国家。过去的数据如果可以还原或者补充的话,对于研究公积金也有很大的好处,应该是增强他的透明度。像现在这个楼市成交的数据,其实每个月都会发布,公积金我觉得应该纳入这样一个统计范畴。

  专家:公积金跨省投资,可能性不大

  除了信息的公开透明,这一次,对于公积金是否能够异地贷款和投资,张其光透露,下一步的重要改革方向,仍然是实现各省省内的资金融通。杨红旭也认为,下一步公积金投资的方向,将延续在省内的投资,不会跨省。

  杨红旭:职工他的生活是有区域性的,他的购房也是有区域性的,这个资金他并不像个人储蓄一样在不同地区之间调度,个人公积金的话和储蓄资金还不太一样,即使在未来可能也难以形成全国消费使用。

  专家:公积金管理中心,可能逐渐合并或撤销

  此前,还有报道指出,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各自为政、自行开发的公积金管理系统达数百套,每套系统动辄上百万,产生较大浪费。昨天,报告也首次披露:全国社区城市设立342个中心,没有纳入设区城市统一管理的分中心也有208个。分析认为,这一数据被披露,说明公积金中心的问题被关注,未来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可能被合并或者撤销,公积金完全有可能脱离公积金中心,交由专业的金融机构专户管理。

【编辑:袁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