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观察:中国房地产税法走向何方?

2015年08月12日 11: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观察:中国房地产税法走向何方?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张云 摄

  中新社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官方将房地产税法列入立法规划一事所引发的关注仍在升温。

  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将房地产税法列入最新调整后的立法规划,意味着这一备受关注的税法正式提上国家立法日程。根据规划,该法草案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牵头起草,财政部配合。

  但这并不表示房地产税呼之欲出。从列入立法规划到形成草案,再到审议通过,或许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实际上,在为何征税、何时征税、向谁征税、征收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几大关键问题上,目前各界仍缺乏共识,这成为中国推行房地产税的一大难点。

  有观点认为开征房地产税旨在调控房价、调节收入分配,但不少分析人士对此并不认同。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朱为群对中新社记者指出,按照国际惯例,房地产税应视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手段,但相关收入并非用于日常开支,而是旨在有针对性地满足公共服务项目需求。

  因经济增速放缓,当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明显减速。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同比增长4.9%,不及去年同期增幅的一半。河北、上海、辽宁等多个省区市财政收入增速显著低于2014年同期。

  朱为群认为,要顺利推进房地产税,地方政府须构建良好机制,包括建立清晰的收支相连机制,使公共服务质量因政府财力增加而改善,让民众感受到实惠,打消其对“房地产税纯粹是增加负担”的担心,而相关收入去向也务必公开透明。

  但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看来,根据现实情况,开征房地产税能为地方政府增加的收入不一定多,为此要冒的风险却不小。

  他指出,充分保证信息公开透明并接受民众监督,这对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经受不住挑战,可能引发公共风险。

  杨志勇指出,开征房地产税从长远来看是必然,“但现在不是房地产税改革的良好时机”。

  目前,中国楼市正持续复苏。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截至2015年7月,中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已连续上涨3个月。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二手房市场也迎来强劲回暖。

  不过在杨志勇看来,当前中国楼市“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出问题”,整个社会正处于稳增长的“微妙时刻”,房地产税及相关信息都有可能成为压倒房地产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房地产税是直接从民众口袋里拿钱,大家一听就觉得‘狼来了’,这有可能阻碍官方稳定经济增长的努力。”朱为群说。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在间接税税负仍然较重,房价中土地出让金比例较高,房地产各种税费还在收取的情况下,要直接向个人开征房地产税必须谨慎。

  此外,在征税标准上,是按照房地产面积还是评估值征税、是普遍征税还是只对部分人、会否设立减免范围等,也同样有不同看法。

  社科院上述报告认为,房地产税改革的推进可考虑先从商业地产房产税可征收方法的改进入手,即根据评估值征税,以获取征管技术经验。

  而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倾向于按照面积征收。他认为,房地产税应该根据“有益于纳税人”的原则,设定人均豁免面积的下限和税率的上限,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执行。

  围绕房地产税的种种讨论,或将成为中国推进税制改革和公共治理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如朱为群所言,公共对话和公开讨论将成为官方提高公信力的重要契机,有利于政府和民众构建良性互动关系。(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