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43周讨论、38次易稿 万达用粉丝效应建别墅

2015年08月21日 07:5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每经记者 王杰

  “互联网+”之风呼啸而至,房企拥抱互联网也蔚然成风。

  8月,在云南西双版纳项目的开发中,万达开始用互联网思维建房子,运用产品型社群研发模式,让粉丝们集思广益。

  房企把互联网模式嫁接到房地产开发中,能否像小米一样赢得粉丝的尖叫?开发成本是否会因此增加?这种开发模式是否有可持续操作性?

  38次修改设计方案

  聊起互联网思维,不得不说小米。

  有专业人士曾评,小米最宝贵的资产不是小米手机品牌,而是其庞大的为之疯狂的米粉们。拥有他们,就算雷军哪天不做手机,做别的产品一样畅行无阻。

  很多人问:小米模式可不可以复制?

  雷军坦承:“我不知道小米可不可以复制,但是我坚信小米模式是可以复制的。”至于小米的高增长可不可以持续?他认为,这取决于小米能不能坚持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粉丝效应。这次万达在西双版纳项目开发过程中,也是瞄准了粉丝经济。据了解,版纳别院打造产品社群,共分三步走。

  第一步:定位核心人群,先聚忠实粉丝。一路跟随万达广场投资赚钱的老业主、万达城的热心追随者成为社群第一批粉丝。社群形成每日群内沟通、每周例会决议机制。产品初案第一时间被拿到群内讨论,当日提出建议,当周形成统一意见反馈。反复经历了43周调整,最终达成共识——低总价适合投资。

  第二步:社群意见领袖,提升产品标准。有了第一批铁粉初步认可之后,主管工程的负责人成为社群第二批粉丝,他们以专业粉丝角度死磕产品细节,38次打回设计方案,终于第39次方案通过。

  万达版纳别院最终方案让项目的空间不再局限于平面,各功能区尺度做到“环肥燕瘦”的同时,更充公做到室内空间室外化、室外空间室内化。

  第三步:倾听跨界声音,开启产品之旅。旅行达人成为社群第三批粉丝。热爱旅行的他们对于度假产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加入社群,增加了度假产品的温度感。他们提倡每年一次季节性悠长假期,引入房屋托管服务,度假时自住,其余时间保证收益持续运营。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旅游性比较强的个性化产品,消费者的意见是很关键的,因为按需定制对销售是有帮助的,产品迭代的方式符合这类产品的需求。

  开发成本不容忽视

  “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房地产,这种思路是超前的。”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目前房地产的“互联网+”,主要在营销层面,但走到最后都认为是噱头。真正的“互联网+”,应该向房地产的全价值链(前端、中端、后端)延伸。从最初的市场调研、用户定位、规划设计,这些前端的程序,应该和市场去沟通,根据用户思维去打造产品,这种逻辑是对的。

  欧阳捷说,中端层面是施工管理和产品营销引入互联网,而目前仅仅是中端部分的营销上引用了互联网,施工过程中没有互联网。后端指的是在客户服务和品牌管理工作当中运用互联网。“三端中前端是最重要的一段,大的方向值得认可。”

  理念纵然超前,但成本仍不容忽视。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表示,把时间拖长一点,设计上尽可能照顾所有人的需求,虽然是广泛征集意见,但开发商还是会按照规律办事。毕竟连手机这么小的东西,小米真正制造时也不会完全照顾到所有用户的意见。

  葛甲指出,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听取用户意见和建议是对的,但需要在考量时坚持专业水准,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无底线迁就用户是保持专业性的天敌。

  欧阳捷表示,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拿了地才可以征求客户的意见。在北京拿的地,去广州征求意见是没意义的,所以粉丝的意见很难标准化。一年只有52周,时间成本也很重要。

  欧阳捷认为,小米可行的原因是可以批量生产的产品,修改成本比较低。相对手机而言,房产是小众产品,改动成本较大,相对工业产品来说,住宅产品很难做到大批量生产,互联网模式可持续性操作不容易。

  陈晟认为,产品打造过程中可能会增加一些更新的成本,但从未来销售回报上或者财务成本减少上看是个有价值的尝试。这是一种有借鉴意义的产品导向思维。互联网颠覆房地产是不太会的,但会影响房地产的服务行业,比如设计、众筹、销售以及物业等。

【编辑:陆肖肖】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